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好勝心強的孩子,爭的到底是什麼?

好勝心強的孩子,爭的到底是什麼?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然而,好勝心過強,就是另外一碼事了。這些孩子很容易變得霸道、自私,沒有集體觀念、輸不起、嫉妒心過強,等等。結果就會導致孩子們無法真正長足的進步。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自然無法與他人進行良好的合作,其人生之路也走得不會太順暢。
過於好勝的小孩究竟怎麼了?仔細觀察其實可以發現,孩子好勝的背後,有太多情緒問題沒有處理好。
好勝心強的孩子,爭的到底是什麼?

孩子好勝的背後,是太多情緒問題沒處理好
▌首當其衝的就是,孩子的好勝心源於內心的挫敗感未被及時處理。
孩子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都希望體驗到“我能行”。但現實生活中,他們時時處處都可能感到自己的無助渺小。
比如,一個4歲的小孩正在搭積木。搭不好就有些不耐煩。再試一次,仍然失敗。於是一氣之下,把積木整個推倒,扔得滿地都是。
此時,若父母對孩子的不耐煩進行批評指責,孩子很可能會藉機大哭大鬧。
這個小孩已然經歷了兩次挫敗,第一次是想做好一個事卻又無能爲力的挫敗,第二次,是不被父母看見的挫敗。
然而,孩子們一方面不善表達自己,另一方面,孩子也在用他們最擅長的哭鬧方式向父母發出請求甚至提出抗議——“媽媽怎麼看不到我需要幫助呢?”“媽媽怎麼不尊重我呢?”
好勝心強的孩子,爭的到底是什麼? 第2張

情緒爆發時,孩子可能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
可惜的是,在孩子情緒爆發後,很多父母仍然看不到孩子內心已然經歷的雙重打擊。有的家長可能會盲目地、着急忙慌地哄孩子,希望停止孩子的哭鬧;也有的乾脆粗暴喝止孩子的哭鬧。
在這樣的錯誤應對過程中,孩子未曾得到真正的幫助,最後還可能會得到一句評價:“這孩子好勝心太強了,受不了失敗。”
其實更好的做法是,在孩子顯出不耐煩的時候,就嘗試去看到孩子的問題所在:
“寶貝,你是因爲……所以覺得難過嗎?你想……,那媽媽陪你一起做,好嗎?”
而在孩子有情緒需要發泄時,靜靜陪在一旁,或緊緊擁抱孩子,讓孩子從父母的陪伴和擁抱中獲得接納和支持的力量,孩子才能更好地學着表達、處理自己的情緒。
好勝心強的孩子,爭的到底是什麼? 第3張

孩子好勝的背後,是太多情緒問題沒處理好
▌父母強勢的孩子,之所以好勝,可能源於他對輸的恐懼。
對於那些比較強勢的父母,他們的小孩會更頻繁地表現出好強的一面。這些小孩,往往並非真正想贏,他們只是對輸有恐懼。
恐懼什麼呢?恐懼不被父母接納,不被愛。他們的父母長期向他們傳達這樣一個訊息——你“必須要”、“你應該”,否則我就不開心/我就不愛你了/你就不是個乖孩子了。
不被父母接受,可能被父母拋棄,這對孩子們來說太可怕了。
所以,這些父母有必要看到孩子內心的“恐懼”,並且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
好勝心強的孩子,爭的到底是什麼? 第4張

有的孩子好勝,源於對輸的恐懼
▌父母並非不能對孩子提要求,但要有方法。
❶ 引導孩子跟自身比較,跟他人合作。
父母要引導孩子,更多是的跟自己比較,“你真棒,因爲你通過努力完成了這件事。”強調孩子的努力,而非從結果好壞評價孩子:“同樣是做作業,爲啥別人家孩子就比你寫得快、寫得好呢?”
以過程爲導向的引導方式,讓孩子更多是與自己比較,他會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付出、自己的成長,也會對周圍人的努力給予認同和讚揚。
而以結果爲導向的比較,會讓孩子更多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得意驕傲、失意懊悔,甚至對別人的長處心生嫉妒和怨恨:“都是你,害得我被媽媽罵。”
好勝心強的孩子,爭的到底是什麼? 第5張

享受過程而非僅長按結果,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❷ 教給孩子坦然面對勝利與失敗
人生之路非一帆風順,有高潮也會遭遇低谷,從小教給孩子勝不驕敗不餒,讓孩子更長按和享受這個過程,是父母都需要做的事。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平時跟孩子游戲時,投入到遊戲中,讓孩子在體味遊戲樂趣的過程中品味失敗與勝利。
若你勝利,也要記得誇讚失敗者(孩子)的努力:“我覺得你哪個地方做得很好,我差一點就輸了。”
若你失敗,也要記得祝賀對方(孩子)的勝利:“你贏了,真棒。我從你這裏學到一個新方法,沒想到這麼做,效果很好。”
事後,父母可與孩子一起總結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甚至換角色模仿一下對方失敗或成功的表現……在嬉笑中教給孩子坦然面對失敗或成功,自然,孩子未來不會因爲偶爾的跌倒而崩潰或怨恨他人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