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期待孩子“分享”,有個重要的前提

期待孩子“分享”,有個重要的前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期待孩子“分享”,有個重要的前提

兩歲之後,孩子的「所有權」纔會開始慢慢的萌芽。對於兩歲的孩子,放眼看到的物品,全都會認定是自己的。直到四歲時,隨着「所有權」概念的成熟,也才能清楚分辨,物品究竟是屬於誰的。在這個漸進的發展過程中,孩子最初會完全不在乎物品的歸屬,漸漸進入會保護「我的」物品,而變得不願意跟別人「分享」。其實,這不是孩子很自私,而是一個發展的過渡階段。

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

然而,當兩個發展處於不同階段的孩子,一個已經有具有「所有權」概念,另一個卻是「全是我的」的階段,一起相處的時候,衝突常常難以避免。這並非誰對誰錯,而是兩個人都是對的,所以更要幫助孩子找出解決的方式。強迫的分享,不是分享,而是「被搶」。如果一個孩子老是被搶,你覺得孩子以後會變得喜歡分享,還是會變得更自私呢?

孩子不願意分享,最重要的原因是:「害怕失去而變得自私」。怕自己心愛的寶貝會被弄壞、弄丟、搶走,所以心生抗拒而自私。但是,如果孩子將所有的東西都當作「寶貝」,那當然都不願意分享,因此當要鼓勵孩子練習「分享」時,父母選擇分享的「物品」也就非常的重要。請不要一開始,就期望孩子分享玩具,特別是只有「一個」的玩具,那往往會使讓孩子感到挫折,而沒有任何的幫助。

創造成功的分享經驗

最初要分享時,可以數量較多的物品爲優先,先讓孩子練習把物品分給別人,習慣後,自然也就會願意主動與人分享。建議可以從分享「水果」開始,特別像是葡萄、小西紅柿等數量多的水果,讓孩子練習將水果一個一個的分給家裏的人,透過這樣的過程,讓孩子養成習慣,並創造成功的經驗,之後再漸漸地擴展到家庭以外的地方。當孩子有了分享的愉快經驗,下次大人說要分享時,孩子就會主動的拿給別人,再延伸到玩具等其他物品上面,也就較容易成功。

其實,問題一直不是「願不願意分享」,而是孩子如果將所有的東西都當作「寶貝」,那纔是問題。因此,協助孩子分辨哪些物品是自己的「寶貝」,哪些不是「寶貝」,透過引導的過程,孩子很快地就能分辨出來,當然也就會願意跟別人分享了。所以,除了「玩具收納箱」之外,額外幫他準備一個獨屬的「寶貝箱」也就很重要了。但是請記得「寶貝箱」絕對不可以比「玩具箱」還要大喔!

「分享」是一種美德,但必須以不會傷害自己前提,不是嗎?尊重孩子的決定,讓孩子選擇一部分是屬於「自己的」,可以獨享的。當有自己獨享的物品後,孩子自然也就會更樂意分享。這纔是我們應該要協助孩子去思考、去判斷的方向,而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分享,才能讓孩子真正的願意分享!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