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怎麼說話孩子纔會樂意聽?

怎麼說話孩子纔會樂意聽?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次見小D在紐約的認知老師時,她和我說過一句話, 這個世上沒有熊孩子,只有錯誤的育兒方式。而一切育兒方式的起點就在於我們如何和孩子溝通。

而這一年和小D認知老師接觸過程中,我是親身見證了溝通的藝術。無數次,當小D根本不聽我的話,我的嗓門越來越響時,老師在一旁輕輕的幾句話就會有神奇的效果。而這時,我也常常會感嘆,對哦,這樣說效果真好啊!如何說孩子纔會聽,這是一門藝術,我也還在學習的路上。今天就先分享我過去一年跟着老師學到的一些方法和心得。

怎麼說話孩子纔會樂意聽?

多用描述性語言,少用評判性語言

小D目前正是精力特別旺盛,探索欲特別強的階段。她願意和我參與一起做很多事情,比如和我一起疊衣服、自己把擦過嘴的餐巾紙放進垃圾桶、嘗試着要自己穿鞋等。但有時,我一個轉身就會發現畫風變了,本來是應該把餐巾紙放進垃圾桶的,結果她把整盒餐巾紙全部抽出來了。這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習慣性地評價,“你怎麼這麼皮,把紙巾弄的到處都是,把家弄得那麼亂?”

大部分情況下,我說完這話後,小D並不會停止她的行爲,而這時我明顯可以感到自己的情緒受到了影響,有時就會變成了“我是你媽媽,我需要你聽我的”這樣的權力鬥爭。有一次類似情況發生時,小D的老師在場,她看到後蹲下來看着小D的眼睛平靜地說,“這些紙巾在地上擋住了路,我們都不能好好行走了,這樣不好。”令我感到非常驚訝的是,小D聽完後真的就停下來了。

後來老師和我說,一樣指出孩子把紙巾弄得地上到處都是,少評價孩子的行爲,一旦有評價就會有抵抗和衝突;而是描述事實並且指出這個事實可能產生的影響。孩子生來其實就是願意合作的,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溝通時的情緒影響到了他們,讓他們產生了牴觸。這樣做的另一大好處就是,當父母在描述事實時情緒會更加平靜,自然就更加容易解決問題。

怎麼說話孩子纔會樂意聽? 第2張

多給情緒貼標籤,少給個人貼標籤

小D的自我意識很強。有一次,我和老師急着要帶她出門去參加音樂課,我因爲太趕時間了,沒有提前知會她,而是直接把她抱起來帶到門口幫她穿鞋。她就是各種不配合,不肯穿鞋還開始踢我。我當時脫口而出,“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乖,怎麼可以踢人?!”結果,我氣呼呼,小D也在一旁大叫,場面一團糟。

這時,一旁的小D老師蹲下來對小D說,“我看得出來,你很生氣,你並不想出門。但我們不可以踢人,踢人會痛。” 然後,老師就在一旁陪着小D,看着她大叫時就反覆重複這樣的話幾次,“你很生氣,太生氣了,真的非常生氣!”直到小D最終冷靜下來。

老師和我總結,孩子最初的自我認知形成是從父母那開始的,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搗蛋”,都會不經意給孩子貼標籤。比如,“你太不乖了,你不是好孩子。”這些不經意的評價,久而久之就可能真的形成孩子的自我認知,長期以往,就會形成負面的影響:因爲“我不是好孩子“,所以“我就不聽話”。

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並沒有真的想要“搗蛋”的,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無法很好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因此,面對孩子的一些過激行爲,最關鍵的是幫助他們給情緒貼標籤,而不是對他們“人身攻擊”。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是學習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減少一些負面個人評價,有助於孩子健康的自我認知形成。

怎麼說話孩子纔會樂意聽? 第3張

多提供彌補方式,少用懲罰工具

前幾天,小D的所有康復師都來家裏開團隊會議,總結回顧小D最近的發展情況。小D一直想要玩大家喝的水杯,已經被我制止了很多次。但她後來還是一不小心把一杯水倒翻在了她的語言和餵養康復師身上。我看了直接跳起來,一把把小D抱起來,然後對她說,“和你說了很多次了,看,打翻了吧。趕緊對Carol說對不起!”顯然,小D還沒反應過來,大概也是被我的行爲嚇到了,就是不肯說,還掙扎着想下來。但我卻堅持她需要說完“對不起”才能放她下來。

小D的認知老師看到了,拿了一塊紙巾遞給小D,和她說,“哎呀,太不小心了,你把杯子打翻了。Carol的褲子都溼了,你可以去幫她擦擦和她說對不起嗎?”這幾句話比我剛纔做的一切明顯管用很多,小D非常配合地去擦了褲子,還在大家提示下說了Sorry(對不起)。

第二天和小D老師談起這件事,她和我說,這通常也是大部分家長容易犯的錯誤。當孩子做錯事後,我們太急於想要糾正錯誤,往往急於希望孩子馬上可以說對不起。但因爲我們太着急了,既沒有讓孩子的情緒得到抒發,也沒有讓孩子有時間真正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有的父母甚至會認爲孩子的牴觸是“頑劣”而進行打罵,那就更加不好了。

老師說,不管多調皮的孩子犯錯後,他們都會有羞愧的情緒的。而懲罰打罵這些方式並沒有讓孩子這些情緒找到出口。情緒沒有出口後,有的孩子就會“偏不道歉”,有的孩子會“虛心接受,屢教不改”。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教會她學會如何對自己的錯誤負責,提供一些彌補方式讓孩子的羞愧情緒轉變成更加正面積極的情緒:我的確做錯了,但我爲自己的錯誤負責,我現在正在彌補我犯的錯。這樣的行爲教育要比口頭教育深刻得多,也會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爲人父母的我們常常會忘記,溝通技巧不僅僅是成人之間的,對孩子溝通更需要技巧的。而這一切的溝通都是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接納的基礎上。這一年多,我真的在重新學習如何說話,如何和女兒說話她纔會聽。而這個過程也反過來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該如何和我身邊最親密的人溝通。這就是所謂的育兒育己吧。

願我們都能時刻提醒自己,愛一個人就是先學會好好說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