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不敢勇於作夢?父母請不要潑冷水

孩子不敢勇於作夢?父母請不要潑冷水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敢勇於作夢?父母請不要潑冷水

學習,也是學習認識自己。學習客觀地看清自己的優點、缺點、能力、天分和喜好。

讓我們以十四歲的呂多爲例,他對街頭藝術有濃厚興趣,相關能力也已有一定水平。這並不是三分鐘熱度,因爲他天天都花時間練習,在這方面也累積了一些經驗。那麼爲什麼還要爲了在意外界壓力,而壓抑自己的潛能呢?畢加索的媽媽會跟畢加索這樣說嗎?「把你那些畫收起來啦,醜死了,根本是鬼畫符,那種東西哪能混飯吃!」

呂多在他自己的要求下,登門尋求諮商,因爲他表示對自己的學業成績不滿意。他九年級這學年的平均總成績是12.8 分(滿分是20 分)。我們驚呼:「哇,還不錯呀!」想鼓勵他,但這位年輕人卻回答:「纔怪,很普通。我是靠體育和美術拉高平均分數的。不然我數學才8分!高中畢業會考又不考畫圖。」後來我們問他,以後想做什麼。

呂多變得畏縮,不敢回答。我們稍微追問了一下,他的回答很驚人:「最理想的情況下,我的夢想是當個街頭藝術家,但老師們告訴我:『還是別幻想了,因爲這樣沒前途。』反正,他們說得也對,我不能只專攻畫畫,萬一搞砸了,我就沒有真正的工作了。」

學習認識自己,是爲了能累積足夠的自信,去勇於採取行動、嘗試、試驗、冒險。這並不代表魯莽行事、衝動地自己埋頭橫衝直撞。

儘管如此,童年時期和青少年時期是最能夠試驗、犯錯、有權改變心意、從錯誤中學習,進而做出「最終」決定(要知道永遠沒有什麼決定是最終的)的時期。

親愛的讀者呀,你們當中有多少人現在正從事小時候夢想的行業呢?耶誕老公公兼消防員、公主、銀行家兼機械工程師、小學老師、賣冰淇淋的老闆、動物醫生、蕾哈娜的老公、恐龍蝦養殖業者⋯⋯(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都是孩子的真實夢想!「蕾哈娜的老公」記嘉獎一支。)

假如能接受孩子的夢想,不潑冷水,就是對他表達無限的信任,而且重點是,這等於給與他勇於思考的機會,不論這個夢想有多麼天馬行空。要知道在六歲這個年紀,他只能從他身邊環境,和從他眼前所看到的和腦袋裏所想的,來思考夢想;因此對他而言,可能性是非常寬闊的。

身爲家長的我們常常因爲恐懼(甚至是我們自以爲認清現實的態度)而壓抑了孩子的夢想,並驅使我們逼他去做我們下意識爲他安排的事。

學習,是學習和別人相處

學習,也是學習和別人互動,是尊重社會秩序,以確保全體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也就是學習那些由此衍生出的生活規範。這種學習並不只限於家庭和孩子的私人領域。

學校,是孩子最常遇到也需要花最多時間面對這種學習的地方。學習和別人一起生活、從別人身上學習、培養自己建立關係和溝通的能力,哪怕對象可能不是我們一開始就有好感的人。這種學習過程並不輕鬆,在我們看來,甚至是最困難的一種學習。

每當我們的諮商室裏有孩子問:「爲什麼要去學校?我比較想待在家裏,我可以上網、看電視自己學習,或讓媽媽教我」時,我們總會特別強調學校有人際互動的功能,是個能學習社會生活規範的場所。在學校,孩子才能透過遊戲和重複練習,訓練自己成爲社會的一分子,爲日後參與羣體生活和在其中工作做準備。

在託兒所或幼兒園,學習重點都放在「體驗社會化」,因爲此時還沒有任何,或該說還沒有太多學科方面的正式學習。一旦孩子邁入小學一年級,學習重點立刻轉變成和學科及所謂「知識技能」有關的學習,因爲團體生活技能—儘管仍出現在課本里—早被認定是孩子已經學會了的。

可惜我們經常親眼目睹教育體制在這方面的不足,這並不能怪罪老師們。教育部似乎並未把課間休息時間,視爲社會互動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來向我們諮商的教師們,更因爲想不出和找不到其他替代辦法,而深感痛苦。這導致了一種惡性循環,當孩子們想解決人際關係上的衝突時,常常不得不自力救濟(「老師說叫我們自己想辦法」),或是隻被老師或父母處罰,而未能從中獲得有正面意義的心得,彷佛社會互動能無師自通!

我們發現也有老師過於倉促就下結論的情形,只認爲「要怪就怪家長失職,不懂得好好教育子女」(我們甚至要說是這種結論是很表面的)。這種言論常使家長產生罪惡感。

一個正常的社會化學習過程本來就會有的挫折、阻力和失誤,於是都變成了問題,阻礙了正在進行的學習過程,而這整個學習過程,正常來說,明明要到成年後纔會告一段落。

究竟要等到什麼時候,團體溝通和團體生活技能的課程,才能取代那些太制式又缺乏代表性的道德課程呢?

讓我們稍微回想一下「pedagogy」(源自古希臘文,原文意指「指引或教育孩童」)這個字,它指的是教育的學問。這個字包含了教學和教育的方法和實務,以及爲了傳遞知識或技能,所需具備的所有條件。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