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做什麼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做什麼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做什麼呢?衆所周知,家庭教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以說在每一個步驟中都不能行差踏錯。那麼父母們,更應該在家庭教育中明確自己的職責!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做什麼

教育子女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行業、專業、工作,有上百種:有的是蓋房子,有的是種莊稼,或者是給人治病,縫衣服等。但有一種包羅萬象的、最複雜和最高尚的工作,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而同時在每個家庭中又各自是獨特的、不會重複的工作,那就是對人的教育和造就。"在三百六十行中,當家長,教育孩子,是最爲複雜的一件事。

陳鶴琴提出,父母應該廣泛地,經常地讓兒童與大自然大社會相接觸,從具體而生動的客觀環境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提高感知覺的能力,促進大腦的機能活動。他還一再強調當兒童與外界環境接觸時,要支持兒童的好動心,好奇心和好問心。因爲“兒童的好問是由好奇的動力所驅使的”,父母應當給兒童的提問以正確的答覆。家長要掌握兒童好動的心理特點,愛護與支持兒童的好奇心,以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陳鶴琴先生對於兒童的思想品德,行爲習慣的培養也非常重視。他認爲兒童從小應“養成公民應有的品質”,培養孩子種種良好的習慣“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基礎”,因此,要做到:

  1、父母要給孩子“做個樣子”——以身作則。

兒童是富於模仿性的,父母和子女天天朝夕相處,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受子女的“監督”,其言行舉止難以完全迴避子女。因此,做父母的,要禁止兒女不要做那樣事,總要自己不去做;要教兒女做那樣事,總要自己先去做。那就是說,父母要處處、時時、事事以身作則“樣樣都要自己先做樣子”這是家庭教育的 “根本法”,非常重要,決定家庭教育工作的成敗。所謂“習於善則善,習於惡則惡。”

  2、注重第一次。

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第三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以後就容易做錯。許多孩子養成的種種壞習慣都是因爲他們一開始學的時候,老師或父母沒有及時去糾正他們才導致的,以致於後來一錯再錯,長大後就更難改變了。

比如某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一開始握筆用四個指頭,他的老師和爸爸媽媽都沒有注意到,所以沒有及時地去糾正他,;後來,他換了一個幼兒園,那裏的老師發現了他的壞習慣,用了將近5個月的時間,才把他糾正過來。如果一開始老師和家長就注意到,及時幫他糾正,也許就不用5個月,只用5個星期就可以了。相反,如果這個老師也沒注意到,沒有替他糾正,那麼恐怕到後來用5年的時間還不知能不能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 >>>家庭教育培養兒童良好行爲

所以要把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就得教好,奠定較好的基礎,爲以後做好準備工作。

  3、不要有例外。

陳鶴琴指出:養成好習慣難,養成壞習慣易。對於處在這個特殊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他們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養成壞習慣。往往使幼兒養成一個好習慣要用上很長時間,而養成一個壞習慣,卻只需幾分鐘的時間,甚至更短。所以,父母或老師的要使小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好習慣未成的時候,不準小孩子有例外的動作。一個小小的例外,破壞力極強,有可能會前功盡棄。

  4、讓兒童使用自己的手腦。

大人代替小孩子做的害處是:剝奪了他們肌肉發展的機會;養成他們怠惰的習慣;養成他們不知勞苦的習性;阻止他們發展獨立自主的精神。因此,陳鶴琴提出 “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個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所有的學習,都要靠"做"的。它強調教學中應注重幼兒直接經驗的掌握,所以老師和家長應積極地鼓勵幼兒去實踐,去獲得直接經驗。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就應該讓他們自己想。我們一天到晚所做的事情,所有的活動,十之八九都是習慣。比如早上起來,穿衣服是習慣,刷牙是習慣,吃飯是習慣,走路是習慣,寫字是習慣,睡是習慣,所有的一切,都受習慣的支配,思想的時間卻是很少。因此,做父母和老師的,千萬不能一手包辦,或橫加干涉,應當從旁觀察,在適當的時候再進行指導。

爲此,我們應讓兒童自己去認識世界。他自己所獲得的知識,纔是真正屬於他自己的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纔是他的真世界。

  5、持之以恆,循序漸進。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恆心,持之以恆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步驟。我想小貓釣魚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吧,就是因爲它沒有恆心,所以它一點收穫都沒有。如果只知道應該這樣做而不去付諸於行動,或者只有理論,大道理一大堆,卻不去實踐,都是沒用的。只有不斷地去做,養成習慣了,然後纔會有突出的成績。 >>>兒童的攻擊性與家庭教育

陳鶴琴認爲,習慣的形成還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反映了我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孟子說:“其進銳者其退速。”孟子認爲,“揠苗助長”,操之過急,違背規律。比如有些萌芽,你每天給它澆適當的水,它就會很快的成長,相反,如果你一下子給它澆了很多的水,不但不會起到灌溉的目標,還會把它給淹死。習慣的養成也如此,一般要經歷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師或父母來管理和約束。第二階段是由團體管理。最後到達某個階段時纔是自己管理。

  6、以積極代替消極。

我們應積極的發展兒童的才能,積極的提高兒童的興趣,可用暗示、啓發和鼓勵,切勿消極的批評和抑制他們,因爲這樣子有時候會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

  7、多接近自然和社會。

陳鶴琴認爲,走進自然和深入社會是養成兒童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他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知識的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活教師,每一個人都應當向它們領教,向它們探討。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長河的源頭,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得清楚的認識到,因此,幼兒園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它是人生的基礎教育。這兩方面配合得好,則合力1加1將大於2(事半功倍);合作得不好,則合力1加1小於2(事倍功伴)。可見,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必須相互配合,方能提高教育孩子的效果。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