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煮紅薯、喂小牛,名校長告訴你,學農讓孩子一生受益

煮紅薯、喂小牛,名校長告訴你,學農讓孩子一生受益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的同學興奮地坐在播種拖拉機上摸這摸那;有的推着滿載稻穗的獨輪小車高聲歡唱;有的蹲在煮紅薯的大鍋旁扇風生火,被煙嗆到咳嗽也不願離開;有的端着一盆牛奶蹲在牛舍旁。

煮紅薯、喂小牛,名校長告訴你,學農讓孩子一生受益


有的同學興奮地坐在播種拖拉機上摸這摸那;有的推着滿載稻穗的獨輪小車高聲歡唱;有的蹲在煮紅薯的大鍋旁扇風生火,被煙嗆到咳嗽也不願離開;有的端着一盆牛奶蹲在牛舍旁,充滿愛心地爲小牛餵食……“一週的學習,影響學生一生”,這是北京市正在推廣開展的初中生“學農教育”實踐活動。

北京自2015年啓動了初中學生學農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截至目前已經有5.5萬名學生參加了勞動教育。很多孩子們在學農之後,記錄下了他們對於勞動的體會和感悟,他們在勞動體驗中參悟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

■ 現場故事

第一次吃上自己擀制的麪條

北京上地實驗學校初三的孩子們在農機站進行了一週的學農課程。第一次,孩子們把自己親手擀制的麪條放進了鍋裏,蒸汽升騰充滿整間屋子。當熱騰騰的手擀麪在出鍋的一瞬間,他們都興奮地叫起來


而學農活動中,學生們三餐前必須誦讀《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孩子們在思想上學習,在行動上實踐。他們自己動手做飯、自己整理內務、下到磨坊和田間去勞作,孩子們用一週的時間掌握了生活的基本能力。

點評(李有毅,北京十二中校長)

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學生而言,進行系統的學農教育活動是十分必要的。因爲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突出了課堂外的研學,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初中階段實踐活動的學習質量,同時增強了全體學生的自理與獨立能力、學習與研究能力、互助與友愛精神。

■ 現場故事

小女生也能和泥搬磚

事實上,在學農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光學會了自己疊被子、洗衣服、做飯,而且也同時獲得了責任感。44中學初二(4)班的申傲在農職院的學農活動中擔任了宿舍長和桌長,因爲有責任在身,以前在家需要爸媽叫起牀的申傲一反常態,每天早晨主動叫同宿舍的室友們早起;以前在家等着飯碗擺上桌的他,也積極地幫同學們分配午飯,“這次學農對我的改變挺大的。”

改變很大的還有育才學校的蘇芮瑩,她參加了小小建築師課程。蘇芮瑩挽起袖子和同學們一起在泥土地上和泥、搬磚、砌磚,只幹了一會兒,手也痛了,腰也酸了,兩隻手和運動鞋上都沾上了泥巴。

可是小組裏的同學們都沒有一句抱怨,眼見這一個漂亮的花壇就在自己手中搭建起來,蘇芮瑩心裏充滿了喜悅,“雖然過程很辛勞,但是我們從中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學農活動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品質,激發了勞動的創造力。”

點評(宋麗麗,北京市育才學校物理老師)

在勞動的過程中,可能有點髒,有點累,並不是一切都那麼美好,但是這個“不美好”的過程也鍛鍊了學生的吃苦精神。她認爲這種吃苦精神,在以後的學習、工作過程中,對學生的影響也會非常大,是一種意志力的提升。


和同學一起嘗試活字印刷拼詩

參與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離開家和同學們一起過封閉式生活。夜晚關上燈,孩子們難免想家。當有同學在宿舍裏想念父母時,其他同學就會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進行安慰和幫助。

北京市第四中學的王雨安說,“學農都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小到下牀時候的一盞明燈,大到難過時候的互相安慰,無一不體現着同學們之間濃濃的情誼。”孩子們不僅在精神上彼此支持,在行動上也精誠合作。

房山區韓村河中學的李嘉鈺聊起了自己在自動化學校學工的故事,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企業組織的活字印刷拼詩的環節中,同學們要在特定時間內在一個個小木塊上辨認反面的字。雖然時間緊、難度大,但同學們團結一心、分工合作,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了一首《絕句》。李嘉鈺說,自己真正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

點評(邱毅,北京景山學校校長)

學習的意義絕不是獲得知識,還是瞭解人與人如何相處的過程。勞動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育過程,只有親身參與其中,才能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才能珍惜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才能體會集體的力量大於個人,合作才能成功。

■ 現場故事

老師收到了孩子自制的花捲

在一堂秋收課上,北京市回民學校初二(3)班的王佳程雙手沾滿了泥巴,她的掌心裏捧着幾顆新挖出來的花生,她用袖口擦了擦額頭的汗:“說實話,拔花生比我想象的難多了。要經歷鏟、斂、分、翻、撿等一系列步驟。”她指了指自己的花生籃子,“我忙了一下午也沒拔出來多少。”

王佳程站起來環顧四周,“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馬馬虎虎處理了這幾平米的地,可農民伯伯還要處理好幾畝的花生地。花生好吃,可是拔花生真辛苦啊!”王佳程小心翼翼地把花生一顆一顆放進籃子,她笑稱自己下次再吃花生的時候一定懷着感恩的心情。

育才學校的宋麗麗老師也分享了一個印象深刻的事:班上的同學在製作花捲課程結束後,特意給她帶來了一個花捲。這個花捲帶着孩子們的心意,宋麗麗說:“我吃得特別開心。”學生們看到了老師的付出和努力,也用自己的行動回饋了老師的關懷。

點評(郭涵,一零一中學原校長)

孩子們只有將汗水滴入了土地,將專注力投入了饅頭花捲的製作,對“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纔有了深刻的認識。在勞動中,孩子們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勞動果實,這絕不是課堂裏的教育就可以達到的。

作者:本報記者 祝願 冉陽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