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保健 > 【胎盤早剝的症狀】胎盤早剝的症狀有哪些

【胎盤早剝的症狀】胎盤早剝的症狀有哪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輕型胎盤早剝

以外出血爲主,胎盤剝離面通常不超過胎盤的1/3,多見於分娩期。主要症狀爲陰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較多,色暗紅,可伴有輕度腹痛或腹痛不明顯,貧血體徵不顯著。若發生於分娩期則產程進展較快。腹部檢查:子宮軟,宮縮有間歇,子宮大小與妊娠週數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多正常,若出血量多則胎心率可有改變,壓痛不明顯或僅有輕度局部(胎盤早剝處)壓痛。產後檢查胎盤,可見胎盤母體面上有凝血塊及壓跡。有時症狀與體徵均不明顯,只在產後檢查胎盤時,胎盤母體面有凝血塊及壓跡,才發現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的症狀】胎盤早剝的症狀有哪些

重型胎盤早剝

以內出血爲主,胎盤剝離面超過胎盤的1/3,同時有較大的胎盤後血腫,多見於重度妊高徵。主要症狀爲突然發生的持續性腹痛和(或)腰痠、腰痛,其程度因剝離面大小及胎盤後積血多少而不同,積血越多疼痛越劇烈。嚴重時可出現噁心、嘔吐,以至面色蒼白、出汗、脈弱及血壓下降等休克徵象。可無陰道流血或僅有少量陰道流血,貧血程度與外出血量不相符。腹部檢查:觸診子宮硬如板狀,有壓痛,尤以胎盤附着處最明顯。若胎盤附着於子宮後壁,則子宮壓痛多不明顯。子宮比妊娠週數大,且隨胎盤後血腫的不斷增大,宮底隨之升高,壓痛也更明顯。偶見宮縮,子宮處於高張狀態,間歇期不能很好放鬆,因此胎位觸不清楚。若胎盤剝離面超過胎盤的1/2或以上,胎兒多因嚴重缺氧而死亡,故重型患者的胎心多已消失。

【胎盤早剝的症狀】胎盤早剝的症狀有哪些 第2張

胎盤早剝的併發症

DIC與凝血功能障礙

重型胎盤早剝,特別是胎死宮內的患者可能發生DIC與凝血功能障礙。臨牀表現爲皮下、粘膜或注射部位出血,子宮出血不凝或僅有較軟的凝血塊,有時尚可發生尿血、咯血及嘔血等現象。對胎盤早剝患者從入院到產後均應密切觀察,結合化驗結果,注意DIC的發生及凝血功能障礙的出現,並給予積極防治。

產後出血

胎盤早剝對子宮肌層的影響及發生DIC而致的凝血功能障礙,發生產後出血的可能性大且嚴重。必須提高警惕。

急性腎功能衰竭

重型胎盤早剝大多伴有妊高徵,在此基礎上加上失血過多、休克時間長及DIC等因素,均嚴重影響腎的血流量,造成雙側腎皮質或腎小管缺血壞死,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

胎盤早剝的分類

根據病理變化、胎盤剝離的面積及胎盤剝離後是否有陰道流血,胎盤早剝可分爲顯性、隱性及混合性早剝。

顯性剝離

如果胎盤剝離面小,出血量少,出血很快停止,多無明顯的臨牀表現。如果胎盤剝離面擴大,血液衝開胎盤邊緣,沿着胎膜與子宮壁之間經宮頸管向外流出,稱顯性剝離或外出血。

混合性出血

當內出血量過多時,血液最終衝開胎盤邊緣及胎膜而外流,稱混合性出血。有時出血穿破羊膜溢入羊水中,形成血性羊水。

隱性剝離

如果胎盤仍附者於子宮壁上,或胎先露固定於骨盆入口,血液積聚於胎盤與子宮壁之間,稱隱性剝離或內出血。

【胎盤早剝的症狀】胎盤早剝的症狀有哪些 第3張

胎盤早剝的原因

1、血管破裂、高血壓,或者腎臟有問題,都會導致胎盤早剝。

2、受到外界的撞擊或者擠壓,所以孕媽咪一定要避開人流密集的地方,不要去地鐵站等多人的場所。

3、臍帶過短,臍帶因纏要住了寶寶的頸部或者身體使得臍帶過短。

4、分娩的時候寶寶牽拉臍帶使得胎盤剝離。

5、羊膜穿刺時刺破胎盤。

【胎盤早剝的症狀】胎盤早剝的症狀有哪些 第4張

胎盤早剝的預防方法

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症

妊娠中晚期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孕婦一旦出現高血壓、水腫和蛋白尿症狀,應積極去醫院及早治療。

妊娠晚期突然腹痛要當心

在妊娠過程中特別是妊娠晚期,出現突發性腹痛和陰道流血應馬上去醫院。一旦確定胎盤早剝應迅速終止妊娠,爭取在胎盤早剝6小時內結束分娩。

孕期注意安全特別是孕晚期

孕期行走要小心,特別是上下階梯時。不要去擁擠場合,避免坐公交車,也不要開車,以免摔倒或使腹部受到撞擊和擠壓。

按時做產前檢查

產前檢查可及早發現異常。如果出現胎盤早剝,通過超聲波檢查和分娩監視裝置就可早期發現,儘快採取相應對策。

【胎盤早剝的症狀】胎盤早剝的症狀有哪些 第5張

健康小提示

胎盤早剝是指子宮內的胎兒還沒有出生,胎盤則過早從子宮壁上剝離的現象。胎盤早剝面積不斷加大極易引發難以止住的大出血情況而危及產婦生命。此外,胎盤早剝還會阻斷胎兒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增加胎兒出現發育問題(如果胎盤剝離的面積很小,並且一直沒有被發現的話)、早產或胎死宮內的風險。所以,孕媽媽們在孕期跟分娩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有異常及時去醫院檢查。

【胎盤早剝的症狀】胎盤早剝的症狀有哪些 第6張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