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貪玩沒有學習動力怎麼回事?

孩子貪玩沒有學習動力怎麼回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貪玩沒有學習動力怎麼回事?爲什麼你家孩子不愛學習?一放假,孩子就貪玩,完全不想學習,暑假在家輔導作業的你,還好嗎?

我朋友給我說,如果她在家聽到樓上有類似咆哮的聲音,一定是樓上的媽媽正在輔導作業,因爲有幾天他們家外出沒在,那個聲音就沒有了。

什麼事能讓優雅淑女,分分鐘變成潑婦。老母親慈祥的臉,分分鐘變成後媽的臉。

來跟我一起大聲說出來:“輔——導——作——業”。

請問各位家長,你們還記得嗎?孩子剛開始可以到處走的時候,家裏的一切都讓孩子那麼好奇,不論你怎麼防護,孩子都能到處翻,到處看。你想制止都特別困難。

試問,這麼一個好奇心爆棚,阻攔都阻攔不住的,什麼都要研究研究,好學的孩子,怎麼就變成了今天這樣呢?

糾錯太多,損害學習的自信

很多時候,孩子不愛學習,是缺乏學習的自信心,認爲自己做什麼都錯,自己挫敗,差勁,有畏難情緒,壓根不認爲自己能學好。

說實話,這些都是拜家長所賜:

1、好多家長自己有許多的擔心,也不信任孩子能夠應對學習的問題。幾個家長湊在一起,不顧孩子們在場,開始大倒苦水,“等上了學就玩不成了”,“現在小學知識非常難”,“作業也特別多”,“我家這娃,到時候可怎麼辦呀”。

恭喜你成功的,把你的焦慮、畏難和恐懼,傳遞給了孩子。孩子先入爲主,就產生了不相信自己能應對的心理暗示。

恐懼越多,擔心越多的家長,越關注問題,你越關注問題,那麼恭喜你,你將得到一個問題孩子。

2、“我家娃不行,坐不住,不像你家的**,安靜,愛學習。”

無論你是假客氣,還是真謙虛。當你不自覺流露出對別人孩子的讚賞。實際上就是會讓自己的孩子感覺到,媽媽對我是不滿意的,媽媽認爲我是糟糕的。這會讓孩子感到非常挫敗,如果與孩子小時候也沒有建立起健康的依戀,那麼孩子會非常的害怕,害怕不被愛,害怕被拋棄。

請問,伴隨着我非常糟糕,我非常害怕的狀態,比較容易愛學習,還是伴隨着無論怎樣,我媽媽相信我的狀態,比較容易愛學習?

3、孩子兩三歲時,是建立“我行”信念的關鍵期,他可能會撒得滿地飯粒,他掃完的地可能比不掃還髒。他給你幫忙,常常越幫越忙。但這樣,孩子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動手和體驗,他會得到成就感,覺得我能行。

好多家長會因爲怕髒,怕難收拾,或者趕時間出門,或者懶得陪孩子而沒有給孩子這樣的機會。

“你都把垃圾弄撒了,快放下放下,我來收拾”。“你包餃子搞得滿地面粉,你去玩吧,一會吃飯我叫你”,“你穿鞋太慢,我幫你”

過多地包辦代替就是在說,我不相信你能做好,我也懶得陪着你慢慢練習。

孩子貪玩沒有學習動力怎麼回事?

4、過度關注孩子及虛頭巴腦的表揚。

全家幾個大人,圍着孩子看,孩子吃飯幾個人看着,然後各個不停的嘮叨,“哎呀,我寶寶就是棒,就是乖。”

哪天心情好了,公司發了獎金,回到家咋看孩子咋順眼,孩子還沒幹個啥事呢,就是“我寶寶最可愛了”,“寶寶你是最棒的”。不能表達出、落實到孩子具體行爲的假性表揚,全部都是毒藥。

孩子需要關注,但不需要過度的關注。就算是大人也受不了舉手投足被盯着看,被評論。孩子一個人在地上打滾玩,自言自語編故事,你看見了也假裝沒看到,孩子經常自己仰望天空做些思考你也不要打擾,這樣孩子纔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現在這樣的孩子已經很少了。孩子每個小時都被家長排滿了。時間排滿了不說,家長還會嫌孩子做不到,做到了但做得不夠快又會嫌孩子動作慢,做得不好的話要批評孩子,做得好的話又是一大堆假性表揚……

這樣做最容易讓孩子沒有自信心。孩子被批評多了自信心會受打擊,假性表揚多了他就覺得自己必須是這樣的,才能被你溫柔對待。他行爲的動機會來源於你或其他人的態度,等到他到了一個環境裏發現別人都比他強,得不到真的或假性的表揚了,就會立即失去信心。比如,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在學校得不到老師認可時,就很容易失去信心。

5、有些家長總是對孩子期望過高,根本不從孩子實際能力出發,當孩子一試,二試,總是夠不到目標,就會灰心放棄。

期望太高,是對孩子的隱形暴力。副作用很多,比如,好多高期待的家長,他們欣賞肯定孩子的能力就很差。

孩子“愛玩”怎麼辦

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功課能拖就拖,一天到晚想着玩,很焦慮孩子以後學業更重了,還這樣該怎麼辦?

對孩子來說,玩,本來就是最重要的。

你認爲對孩子來說,學習重要,玩不那麼重要,其實,你認爲不重要的,沒用的,不一定不重要。我們要切記:

學習≠上學

你覺得沒用的≠真沒有用

對孩子來說,爬高上低也是學習,也很重要。有的家長就說了,那有什麼重要的,爬高上低用身體去體會高低,體驗空間的維度,通過反覆體驗,身體積攢和記憶空間感。這不重要嗎?畫畫,學幾何,設計圖紙,開車,都需要空間感。

生命本身知道自己現在要什麼,如果有自由玩耍的時間,孩子就可以通過玩釋放積壓的情緒,找到療愈與慰藉。發展自己的潛能與特長,探索體驗那些重要的抽象感念。

家長要在心理上認可,玩是孩子第一強烈的慾望,那是生命本身的探索。是你覺得不重要,才把所有你認爲看書寫字以外的事,都定義爲“玩”。

不能在觀念上認爲玩是孩子學習之後零碎時間的利用,學習才最重要,玩是可有可無的。如果家長從觀念上認爲孩子玩是應該必須的,那麼當孩子玩的時候,家長是非常開心的,願意看到孩子玩。否則,即便給了孩子玩的時間,他玩的時候,你也會很焦慮:“怎麼還沒玩夠?還沒停下來!什麼時候做作業呀!”這樣的話,孩子玩的時候心理負擔會很重。玩都沒玩好,那學能學好嗎?

一個兒童的基本慾望就是玩,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約等於孩子對內在和外在世界探索的慾望。孩子玩的太少了,沒的玩,基本慾望得不到滿足,探索和好奇心都被壓抑和處於飢渴狀態,情緒就會很糟糕,他當然會成天琢磨着怎麼玩嘍!什麼都可以成爲他的玩具:坐在作業前玩本子,坐在教室裏玩鉛筆、鉛筆盒。

我們要放下擔心。去和孩子聊,是呀,你想玩,怎麼纔能有時間玩呢?寫作業快點,那怎麼才能寫作業快呢?上課認真聽講,怎麼才能認真聽呢?做到什麼什麼。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去提高注意力的管理能力,提高時間管理的能力,提升統籌規劃的能力。

我們甚至要去和孩子討論,“怎麼才能玩得更好”?比如孩子喜歡恐龍,小年齡的孩子,想查看相關資料你需要學好拼音,認識漢字吧,大孩子你需要學好英語,看更多文獻吧。你需要將他們分類,按時代,按體型,按食物種類,歸納總結得有吧。我們鼓勵孩子玩成內行,甚至玩成專家,玩出水平,玩出國門。

孩子爲啥沒有動力

想讓孩子自覺學習,努力奮鬥,就要培養他的內在動力,它來自於孩子的內心需求,而不是來自於他人的評價。很多孩子所謂的,努力奮鬥的動力源就是別人如何評價他、欣賞他,甚至是他怎麼比別人做的好,優於別人。這樣的孩子,如果在一個環境裏得不到他人的欣賞、高評價,那麼他的動力就會消失。

動力在哪裏?

只有孩子對一件事產生了興趣纔會有動力源。一個孩子能夠堅持,有恆心,都是因爲先有了興趣,纔會有探索慾望,感受到了探索的快樂,下一步纔可能堅持。因此,家長要想讓孩子有學習動力就需要首先激發出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要絞盡腦汁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求知是快樂的。首先,我們要把求知和快樂的感覺聯繫在一起。

如果一個家庭提到學習,孩子的感受是挫敗,痛苦,難過,指責和拋棄。那麼你正在培養“厭學”。堅持一件事情,對大人都很難,更何況還伴隨着這些糟糕的體驗。試問,是快樂的事情比較容易堅持,還是痛苦的事情比較容易堅持?

外力越強,內力就越弱。

所以,家長靠逼孩子是逼不出學習動力的!另外,有些家長認爲機構老師比較專業,就把孩子直接交給機構,卻沒有考慮到機構不是誘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機構是給學生製造練習機會的地方。所以,家長要引發孩子的學習動力,還得從日常對話中,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做起,與其說抱怨大環境的糟糕,隨波逐流,不如真真正正做點實事。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