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讓孩子多受挫折好不好

讓孩子多受挫折好不好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孩子多受挫折纔會變得更加優秀嗎?孩子的挫折教育怎麼做?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是孩子遇到的挫折真的太少嗎?我們追求的僅僅是挫折本身嗎?我們在其中需要扮演怎樣的角色,挫折對孩子究竟意味着什麼?

最近有很多家長和小編說不知道應不應該鍛鍊孩子,給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怕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然而在“打造一個富有競爭力的孩子”的急迫的心理訴求下,我們的動作往往會變形。

現在的孩子挫折太少了?錯!

有的家長認爲:當孩子們的要求、願望遭到父母的拒絕時他們會哭得很委屈,甚至亂髮脾氣。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能心軟答應,要拒絕他們的請求。這些挫折會讓孩子明白:哪怕是最親的人,也不能滿足他所有的要求。

還有的家長認爲:順風順水的生活並不利於孩子今後應對複雜的社會環境。現在對孩子多增加一些挫折,就可以提高孩子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那麼現在的孩子真的是挫折太少嗎?

那麼我們首先要理解增加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挫折教育是希望孩子通過體驗應對挫折的過程,獲得一種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自信。

任何教育本身都有人爲的成分在裏面。挫折教育也不例外。不過,孩子的體驗,有時會和大人的預期不同。比如,我們以爲孩子離開父母到某個地方去過比較艱苦的生活,就是給孩子挫折了,但孩子也可能並沒有覺得那有什麼,反而覺得挺好玩的。

因此,這種過於刻意的設計有時候達不到目的,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生活之中,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時機,因時因事地引導。正如大家所說,其實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已經夠多的了。

讓孩子多受挫折好不好

應該給孩子製造挫折?錯!

曾經小編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孩子在玩沙子,有一個漏斗和一個小桶。孩子想用漏斗把沙子裝到桶裏。但是因爲距離比較遠,走到桶邊,沙子就快漏光了。

一個孩子就在那不停地裝,不停地漏。他的媽媽站在旁邊,並沒有管他。孩子最後發現用手把漏斗的孔堵住就可以了,於是玩得津津有味,一直樂此不疲地跑來跑去。

另一個孩子也在玩,他的媽媽就看不過去了,說這還不簡單,告訴你吧,就這樣(她示範用手堵住漏斗孔)。孩子玩了兩下,便說:媽媽咱們走吧,我不玩了。

想想看,在這個過程中究竟哪個孩子遇到了的挫折?

後者孩子的家長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權利和孩子成長過程中能夠讓他快樂的那些細節。而且,媽媽的強行闖入,讓孩子有一種嚴重的挫敗感。和成人的現成經驗相比,他覺得自己是愚鈍的,他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時候,他需要用更大的勇氣去面對媽媽一手製造出來的心理上的劃痕。

其實,對於另一個孩子來講,那不一定是什麼挫折,他只是在屬於自己的世界裏,很正常地做一件事情,自由而快樂地體會着自己的聰明智慧和戰勝困難的力量。

面對小的挫折,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找到解決方法,這個過程給孩子帶來的是自信,也給孩子帶來繼續探索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不給孩子這種機會,孩子每次都體驗到自己的無措,便會失去對新事物探索的興趣。

挫折本身就是教育?不一定

苦難和挫折本身不能造就一個人。能夠造就人的是他在挫折和苦難中找到了解決的辦法。挫折教育應該說是幫助孩子樹立一種面對挫折積極、樂觀的態度。

現在,有很多孩子存在的問題是不能正確地面對遇到的挫折。怎樣讓孩子理解順境和逆境?

現在,之所以要給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是讓他們將來知道如何面對困難,如何以一種自信從容的姿態去克服困難。孩子對待挫折的態度,和他在戰勝挫折時的經驗有關,也和周圍人的態度有關。

能自己找到辦法克服困難,會帶給他自信;父母的肯定和支持,也帶給他面對困境的勇氣。另外,家人的樂觀態度,也會感染孩子,讓孩子在困境面前也能積極樂觀的對待。

孩子遭受挫折,家長要旁觀?錯!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到底扮演一個什麼角色?是不是每當遇到挫折你就幫他?

小編認爲,還是要先看看孩子有沒有能力應付這個挫折,如果他有這個能力的話,就讓他自己去發現自己的能力去應付。

但如果挫折太大了,他扛不過去了,我們要給他一種支持,不能讓這個挫折在他心裏留下太大的陰影,儘量多理解孩子的情緒。在孩子的心裏,父母是一個很好的支撐,是他的安全港,他可以從這裏出發,一點一點向前走。他將會慢慢發現自己的能力,學會正確面對挫折。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