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百科知識 > 寶寶名字“吉凶”早知道

寶寶名字“吉凶”早知道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孩和男孩不僅在服飾、裝束、髮型上有區別,在起名上也有明顯的區別,一般情況下,從名字就可以知道男、女。

寶寶名字“吉凶”早知道

寶寶起名新生寶寶VS名字

現代畫家高劍父,他的名字奇在“父”上,&ld

quo;劍父”自然可以解釋成劍術的過師,一派俠客風範。

現代出版家孔另境,他的“另”字用得很妙。“另境”是另外一種境界,可這“另外”是什麼樣,沒有確指,你可以盡情去想象,想象出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現代作家林淡秋的名字很美,淡淡的秋,絕沒有冽冽風聲,有的只是果香菊豔。一個淡字,體出了一個人的性格,濃裝豔抹,往往不如淡裝素裹來得高雅。

現代攝影藝術家齊觀山,他名字中“觀山”兩個字聽起來很瀟灑,觀山和看海都是雅事,不知他是先當的攝影家還是先有了觀山的名字,總之他要是幹攝影的,太應該觀山了。如果他先有了觀山這名,後來才當了攝影家,那他一定是沾了名字的光了,但不知他是不是“這山望着那山高”。

現代哲學家湯用彤,他的名奇在“用”字。用就是使用,可他專門強調用彤,彤是約色,可能是專愛紅色。但不管他的“用”字是否有深意,這個字避開了俗字,也沒有什麼歧意,從這個角度來說,“用”字在名字裏出現還是可行的。

清朝的進士汪鳴鑾,他的名字中的鑾字可當鈴鐺講,鳴鑾就是響鈴。這麼看他的名字就沒有什麼奇處,可過去把皇帝的議事大殿稱爲金鑾殿,從這個意思來說,鳴鑾就是在金鑾殿一鳴驚人,這就太妙了。

現代劇作家汪笑儂,他的“笑”字用得很有意思,他是笑“儂”,“儂”在方言 中是你的意思。他笑別人,不笑自己。可不知給他取名的人是出於什麼想法,是嘲笑還是笑口常開?不管這笑的含義是什麼,在名字中有個笑字還是能給人以愉快的感覺。

 

金代的文學家元好問,給他取名的人一定是想讓他成爲一個虛心好學的人。古人在學習上崇尚不恥下問,好學就得好問。不過能做鄧好問,首先得是個謙虛的人,從這一點來看,這名字是很讓人尊敬的。

現代作家張我軍,這名字 用了個“我”字,這是奇字,因爲“我”是人物代詞,代表了自己,可把代詞用在名字裏其意何在?也許還是意在追求個奇字,我軍比起紅軍,愛軍之類的名字要新鮮得多。

現代的新聞出版家周太玄,他的名字一聽就感覺有點兒懸。這也

許正是起名人的高明之處,他這“太玄”二字,給人的特殊感覺是新奇,印象也深刻。

現代川劇藝術家周企何,他用了企鵝的企字。不知是誰給企鵝起的名字,這企字也許是因爲企鵝走動的姿勢像是在企盼什麼,周企何的“企”字讓人想到翹首盼望的姿勢,可他在企盼什麼?妙處就在這懸念上了。

現代國畫家於非暗,他的“非”和“暗”字都是奇字,用這兩個字起名字的人少,把這兩個字放一塊兒的更是獨一份兒。如果一個人的名字讀着上口,沒有歧意,而且是獨一份,那他的名字就能稱得上是個好名字。這就是我們在起名字時追求的目標。

另外,要想給男孩子取個與衆不同的名字,首先要找到與衆不同的字,然後再加以巧妙地組恰 ,就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但取與衆不同的名字,應該注意不能用生僻字,不能因爲追求奇特而使名字既難認又難寫,也不能因爲追求奇特而使名字出現歧意。

比如戰國時的哲學家楊朱,他的朱字挺特別,可“朱”字讀起來與“豬”同音,聽起來就是“洋豬”,極不好聽。還有宋朝的丞相尤似,他的“似”字用得與衆不同,可是“似”字的讀音不好,與“死”同韻,這就不妙了。中國字多,可是能用於姓名的字與中國的人口比起來,還是少,我們應儘量開發出與衆不同的起名思路,在奇字上多下功夫。

女孩的名字,往往富有"女性意味"和"柔情色彩"。這些意味和色彩,比較明顯地表現在名字的音、義、形上,多給人清爽、溫柔、豔麗、姣美的感覺。或者它直接與女性及女性的性格有關,或者它與大自然中的那些華美的風景、鮮豔的色彩、珍貴的事物等特徵和景色與物品相聯繫。女子用來命名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以與女性性別有關的字命名,這些名(字),或者是女性專用的字,或者與女性有非常密切的聯繫。有些以"女"爲名: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女媧"爲人類始祖之一,黃帝的紀子,是嫘祖和娥,這可能是遠古時代氏族社會的反映。另外,上古時舜的妻子有"女英",隋末唐初有"紅拂女",當代有"紅線女

"也有些以女性的稱謂爲名(字),如:娘、姑、姐、妹等。如:荀灌娘、杜十娘、公孫大娘、陳玉娘、呂四娘、楊八姐、楊三姐、馮慈姑、宋春妹、黃九妹、楊喜妹、王美妮等。

2)以"女"字旁的表示女性柔媚字名爲名。彭麗媛、王小妮、趙飛娥、修瑞娟、祝希娟、董克娜、舒婷、聞婕、吳雷娣、來招娣、羅天嬋、厲汝嫺、宋嫺等。這些有"女"字旁的字,既有女性身份氣質,又另有其特殊的內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