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如何告訴孩子“死亡”的概念?

如何告訴孩子“死亡”的概念?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天晚上這位媽媽都要給女兒洗澡然後安頓好後,再給女兒講故事哄她睡覺。有天晚上,媽媽給只有5歲的女兒講故事的時候,女兒突然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長大,如果一直可以這樣的話多好啊。”媽媽就對女兒說:“傻孩子,每個人都會長大啊,等你長大了就會變漂亮的小姑娘了,還可以上大學嘍。”“可是,等我長大了媽媽是不是就會老了?””是啊,到那個時候,媽媽就會老了。”“那,媽媽老了後會不會死啊?”女兒之所以會問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爲前兩天媽媽和女兒看了一部動畫片,動畫片中描述了一個悲慘的死亡故事。

如何告訴孩子“死亡”的概念?

這時媽媽就輕輕地拍着女兒,安慰道,“每個人都是從小小的嬰兒再長到少年,然後再長大,然後再變老。最後都會死的,這個叫做自然規律。”誰知道,聽了媽媽這樣說過之後,小女兒默默趴在媽媽的身邊哭了,不斷地說着“我要活到一百歲,爸爸媽媽也要活到一百歲,都不許死。”而這位媽媽看到女兒的這種反應,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了。

死亡一直以來都是個很嚴肅很沉重的話題,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跟孩子談論什麼是死亡。可是孩子一天天長大,死亡是個無法逃避的話題。當家裏的年長的親人離開人世時,孩子還是要遇到死亡。那麼如何跟孩子談死亡呢?大多數家長是用迴避的方式來跟孩子談論死亡。

如何告訴孩子“死亡”的概念? 第2張

交談的誤區

“他在睡覺。”

“爺爺不太舒服,他睡着了,我們也不要打擾他吧。”

分析:孩子不僅對死亡產生疑惑,而且對睡覺會很疑惑。爲什麼睡着了總不醒來?情形嚴重時,他的牽掛和疑惑有可能讓他開始對睡覺產生恐懼或者抗拒。

科技發達了人不會死。”

以後科學發達了,人的身體會很好,就不會死了,別擔心。

分析:對死亡產生恐懼時,有人希望“長生不老”。家長的這種說法,不僅沒幫孩子應對死亡問題,反倒讓他活在幻想中。有時也不能說不是家長本身對死亡恐懼心理的投射。

什麼死呀活呀的,你懂啥?

“小孩子不要說這種話,你這麼小死或活呀的,長大了媽媽再給你講。”

分析:這樣做會將孩子的疑惑擋在心裏,讓他覺得死亡是一個讓人不恥或不敢提起的事,應該是很可怕的,會帶來不幸。如孩子已經害怕死亡這件事,家長這樣應對,孩子會感覺更無助。

交談的技巧

如何告訴孩子“死亡”的概念? 第3張

面對“死亡”這個必須面對但誰都不願意提及的話題,大人們應該如何跟孩子溝通?跟孩子談論死亡,談些什麼?如何談?其實,就是在問爲人父母者:“你是怎麼看待死亡的?”所以,大人的態度和認知非常重要,並且也需要學習一些正確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在態度方面,面對孩子時不要驚慌失措,或慌不擇言地應對,或一味地迴避,可嚴厲地斥責,都不可取,死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的一個知識點,否認或逃避只會增加“死亡”的神祕感,引起孩子不恰當的想像。只有當孩子正確地理解了死亡之後,才能尊重生命。另外,要避免將兩種極端的態度傳達給孩子,一種是對死亡的極度恐懼,一種是不用怕死。其次,在談話的方式上,最基本的一點,一般情況下不要無緣無故地突然跟孩子談論死亡,只有當孩子有疑問或遇到恰當的時機時纔可以提及。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運用的方式也會不同。

嬰幼兒(0-4歲) , 對“死亡”沒有概念

也很難明白死亡的概念,這個階段,家長可以用一些比喻擬人的方法解釋“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愛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壞了,沒法恢復了,就是死亡了。

4-7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認知能力

這時父母首要做的“生命教育”就是告訴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並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階段的孩子對人生的許多問題都表示出興趣,與具體的死亡沒有多大關係,而提問的本身也表示他的一種發育上的成熟。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講,“死”只是一個詞彙,他並不太懂這個詞彙的含義,他能理解的往往只與他經歷具體的過程相關。比如他在醫院接觸到過這種事情,就有可能把醫院當作“死”的歸宿了。看見骨灰盒,他會認爲“骨灰盒”就是“死”的意思。

如何告訴孩子“死亡”的概念? 第4張

(7-13歲)的孩子,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性

和成年人一樣有悲傷的情緒,這時,家長就不能拐彎抹角,用比喻舉例混過去,應該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用科學的角度,讓他們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可以帶他們去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長大,老去,死亡,平靜地告訴他們,他們就不會害怕,反而會欣然接受。不過,家長們切記,和孩子們表達“死亡”的言論時,千萬不要去嚇孩子,不要讓他們對死亡產生過度恐懼感。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當注意一個原則,那就是教育者儘量不要主動向孩子解釋這個問題。如果他問到了,一定要正面回答。回答時要簡單明瞭,避免含糊不清和欺騙的回答,比如“他走了”,“他睡着了”等等。當孩子沒有正面問到的時候,儘量不要討論這個題目,因爲孩子的成熟度有異,教育者如果在孩子身心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提到這個問題,反而會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驚嚇。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