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延遲滿足”怎麼辦

孩子“延遲滿足”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幾年來,“延遲滿足”這個概念越來越被更多人所認知,尤其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設計的關於 “棉花糖實驗”,即告訴兩組孩子,如果當時不吃他準備的棉花糖,到了等待的時間則可以得到兩塊,而當時吃掉的孩子只能得到一塊。

最終得出的結果是:

在個性方面,“不等者”更多地顯示出孤僻、易固執、易受挫、優柔寡斷的傾向;“延遲者”較多地成爲適應性強、具有冒險精神、受人歡迎、自信、獨立的少年。而在學業能力上,“延遲者”比“不等者”在數學和語文成績上平均高出20分。

這個結果讓更多父母認定了在孩子有需求的時候,我們應該適當地“延遲滿足”,避免孩子只圖眼前的安逸。

可是,也有很多父母在實施“延遲滿足”的時候開始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明明是合理的要求,爲什麼要“延遲滿足”呢?孩子非但沒有在“延遲滿足”中得到“滿足”,反而還認爲我是在刁難他,開始對我不信任起來,那麼“延遲滿足”的方法到底能不能達到自己所希望的結果呢?

孩子“延遲滿足”怎麼辦

“延遲滿足”到底是什麼意思

“延遲滿足”英語是“deferrde gratification”,字面上直接翻譯過來是“推遲的滿足感”。《養育的選擇》一書中是這樣解釋這一概念的:

在發展心理學中指的是人的一種能力,或者人的一種屬性,是人能夠等待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再做想做的事,反映了自我控制或者說剋制慾望的能力。它的反面概念是即刻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擁有這種屬性的人,慾望控制力不夠,比較衝動。

瞭解了延遲滿足真正的意義之後,我們就可以理解了爲什麼家長在運用“延遲滿足”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了。

針對以上的說法我們就可以知道,“推遲的滿足感”其實是一種個人能力,並不僅僅是“延遲滿足孩子需求”的意思,也不能簡單地作爲一個教育方法來看,我們如果想正確使用“延遲滿足”的方法,必須要了解孩子不同情況下的不同狀態。

比如有個朋友家孩子今天提出想去吃自己喜歡吃的美食,朋友想起了“延遲滿足”的說法,於是告訴她說等週日再去吃。可是聽了這話孩子往往很不開心,她覺得此刻有想吃那種食物的慾望,等到週日也許就沒有想吃的慾望了,這會大大降低她做這件事時的幸福感。

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了解一點,那就是我們想要培養孩子的是讓他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的能力,那麼對於孩子想要吃一頓自己愛吃的飯這件事,只要你的時間允許、經濟條件允許,任何一天都適合,爲什麼不滿足孩子呢?

“延遲滿足”是讓孩子自行選擇

而不是家長替孩子做決定

前幾天遇到鄰居帶着孩子回家,孩子一臉不高興,明顯剛剛哭過,跟鄰居聊天時得知孩子看中了一套喜歡的書,但是書店賣得比較貴,五本書一百多塊錢,習慣了在某寶消費的鄰居在網上搜了一下,價格比現實中便宜一半,於是想到網上買。

鄰居告訴孩子回頭到網上給他買,可能得過兩三天才能收到,孩子卻死活不同意,因爲對於沒有金錢概念的孩子來說,他並不能理解這中間的價格差異,只是關注眼前,認爲既然是要買,爲什麼當時不買,非要過幾天買呢?所以就開始哭鬧,結果被鄰居強行帶回。

經由鄰居這個例子,再結合“推遲的滿足感”的解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問題出在了哪裏。鄰居想要在網上買書這件事,是單方面自己決定的事情,要求孩子推遲自己的慾望,並非孩子自己的選擇。而“推遲的滿足感”則是培養孩子自我控制慾望的能力,是由孩子說了算的。

那麼針對這種情況,其實鄰居完全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比如告訴孩子這中間的價格差異是多少,然後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如果願意等待幾天,在網上買這套書的話,可以把節約下來的一半費用再用來給孩子買別的書或者玩具,這樣的話孩子自然就願意去接受父母的安排,也正確地使用了“延遲滿足”這一教育方法。

我們必須要在相信孩子的前提下,尊重孩子自己的訴求,繼而去實施“延遲滿足”。如果是家長一廂情原強行實施,那麼最終的結果可能造成孩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法,比如家長不讓孩子吃什麼東西,孩子當着家長的面不吃,等家長一走開就會悄悄地吃。那麼這種情況下實施的“延遲滿足”,真的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嗎?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可以替孩子做一時的決定,那麼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又如何去控制孩子做到延遲滿足呢?

延遲滿足要把握一個度

在我家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常常會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玩具和衣服,以至於很多玩具幾乎沒機會玩,很多衣服一水沒穿她就長大了。老公嘲笑我說我有“購物強迫症”,看到東西就想給孩子買。其實我並不是有“購物強迫症”,而是因爲我小時候物資太匱乏,想要什麼東西父母都不給我買,以至於後來再長大一點,家庭條件好了一點,我有想要的東西也不會再跟父母開口要,因爲我認爲我要了父母也不會給我買。

大概正是因爲小時候得到太少,就希望孩子不會在長大的時候有我小時候的遺憾,於是開始了我的買買買之路。

雖然我小時候是因爲經濟條件不好父母纔不給我買我想要的東西,可是這其實跟很多父母刻意“延遲滿足”的做法有着異曲同工的意義。

很多父母在孩子向自己要想要的物品時當時不給孩子買,在孩子面前細數賺錢不易,甚至有的父母會跟孩子提條件,滿足某某條件之後在某一天才能給孩子買。然而我們不能忽略孩子的天性,因爲兒童的大腦前額葉負責判斷、推理和調節等工作,孩童時期大腦的不完善發育,決定了他們常常不能很好地抑制自己的衝動和慾望,所以我們不能用對待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

如果經常用條件來“誘惑”孩子,一方面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值得信任或者不愛他們,另一方面也會給孩子做出錯誤示範,讓孩子學會跟自己討價還價。

如何正確做到延遲滿足

父母想要真正做到延遲滿足,那麼必須要了解自身孩子的發展情況,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反應,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合“延遲”來滿足的。

低齡兒童儘量不要延遲滿足

不同年齡的孩子,對等待的時間接受度不同。比如對於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來說,他們並沒有穩定的時空概念,這時的不及時滿足對他們來說等於永遠不被滿足。

有的家長看到嬰兒一直哭,就故意把嬰兒放在一邊,認爲不管他,他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下次他就會知道,不是自己一哭就立馬有人去哄。

其實此時的孩子並沒有能力通過哭來控制父母,他們的認知和思維還沒有發展到能夠理解“行爲和後果”的邏輯關係,所以針對較小一點的孩子,家長應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以此來通過媽媽迅速、穩定、重複的行爲認識自己和媽媽的關係,從而建立起早期的安全依戀,進而建立起對外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不刻意考驗孩子

有的家長爲了訓練孩子抵抗誘惑的能力,會故意給孩子一些零食,然後記孩子自己決定怎麼吃,如果能剋制到第二天就再多給一點,如果不能剋制爲了懲罰孩子第二天就取消零食。很多家長認爲,這樣讓孩子權衡利弊,能夠更利於孩子剋制自我。這種做法其實是完全是不對的。

給孩子充滿誘惑性的東西,又想讓孩子拒絕,是大人都難以做到,卻用這種方式來考驗孩子,那不是一件很殘忍的事嗎?我們應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提太高的要求,不運用過分的方法,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凡事過猶不及。

延遲滿足的形成關鍵是充分的及時滿足

我家孩子三歲的時候,我帶孩子去逛街,看到一個很漂亮的洋娃娃的揹包,孩子特別想要,我當時給孩子買了。

老闆看到我這麼爽快,又適時地拿出另外一個很漂亮的毛絨玩具,告訴孩子說:你看這個玩具也很漂亮哦,一裝電池還能放出好聽的音樂,玩具的眼睛還會動呢!孩子看了看玩具,然後高興地背起揹包對老闆說:“謝謝,這個玩具下次再買。“

老闆很驚詫這麼小的孩子能有這個意識,問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我其實也並沒有刻意去教育她,只是認爲只要是合理的需求、我能承受的範圍之內我就去滿足她。也許正是因爲我的及時迴應,使得她很容易有滿足感,反而能主動剋制慾望。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差異性,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只能是在對孩子細心的照顧過程中,發現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去確定自己是該延遲滿足還是適時滿足,儘量做到合情合理,才能培養出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