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說給孩子聽,做給孩子看》第一章:“你知道我在講什麼嗎?”

《說給孩子聽,做給孩子看》第一章:“你知道我在講什麼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實,孩子一直在留意你,你的一舉一動都會進入他眼中,藏在他心裏。當你在電話裏跟朋友閒扯並以爲孩子會充耳不聞時,錯了,我保證,你講的每一句,他都放進心裏了。

《說給孩子聽,做給孩子看》第一章:“你知道我在講什麼嗎?”

第一節

這樣營造溝通氛圍

言傳加身教(或者身教輔以言傳),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當你不僅重視言談內容,也在意你所營造的溝通氛圍時,效果就更好了。不論多大年齡的孩子,溝通的氛圍都會傳達給他們一個信號,那就是,你有多麼重視他或尊重他。

周密地計劃。兩個人之間進行交流的最佳距離是0.5~1.5米,不能再遠了。但是跟孩子交流時的身體距離要取決於他的年齡。非常小的孩子通常喜歡緊貼着你的臉,甚至要坐在你的大腿上與你交談。但是當你和孩子臉貼臉時,是很難進行語言交流的,而且這也越過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界限。年齡越大的孩子,越是希望能保持更遠一點兒的距離,甚至會超過你想要的距離,比如會隔着房間。當你想把你的孩子從房間另一頭或從另一個房間裏喊過來,或從沙發喊到電腦旁邊時,一定要想好怎麼說。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在你的房間也能聽到我講話,但是我很在意我們的談話,你能不能過來一下,這樣我們面對面講話不是更好嗎?”接下來孩子不可避免地會有些嘀嘀咕咕不情願,但此時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可能年齡較大些的孩子通常會比較忙一些,你可以爲談話提前計劃時間,這樣會更容易達成交流。你可以問問孩子:“看你現在正忙着,我們什麼時候找個時間聊聊呢?”

場所,場所很重要。適當的談話場所很容易引導孩子進入談話交流,尤其是談那些比較沉重的話題時。我比較喜歡在車裏進行交談,這不僅因爲車內談話時不用注視着對方的眼睛(因爲會有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或年齡大點兒的孩子會比較敏感),而且在車裏談話會讓雙方都清楚談話將何時結束,因爲當你們到達目的地時,談話也就隨之畫上句號了。堵車時間是談話的另一個好時機,因爲此時談話很愜意很貼心。記住,沉重的話題不要留在睡前講,除非你想讓孩子度過一個不眠之夜。如果面對一個年齡較大的孩子,或者要進行一場比較嚴肅的談話時,可以計劃進行一些小活動,比如散散步、一場遠足或出去吃頓飯,這些都會對營造交流氛圍有所幫助的。

我的一個客戶珍妮特很認真地計劃了一場跟她10歲兒子之間的談話,這場談話勢在必行,但當她知道這會引發比較激烈的反應時,她改變了先前的計劃。當母子二人在沙灘上散步時,珍妮特開啓了話題,她字斟句酌地解釋他們週末的計劃取消了。丹尼爾變得很憤怒,言辭很激烈,並且疾步走在前邊甩開他媽媽,珍妮特沒有立刻上前去抓住他,而是由着他發泄了一陣子,等他足夠平靜之後,他們纔開始談話,而不是爭吵。如若不然,爭吵會在所難免。

與孩子之間不要有阻隔。當你和孩子進行談話時,要清楚你們之間會有什麼阻隔,有時一張咖啡桌、一疊衣服或是面前的桌子都會成爲你和孩子之間的阻隔,從而影響你們之間的交流。可以告訴他:“我想聽清楚你跟我講的每句話,並且我想讓你好好聽我講,我們一起坐在沙發上好好聊聊吧。”

噪音也是障礙。電視、收音機甚至流淌的水聲都會讓人從談話中分散精力,清除這些雜音會給孩子一個信號,那就是你跟他之間的談話很重要,你想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這裏,同時也是在告訴他:你也要認真對待這次談話。“你跟我講的話非常重要,因爲我真的非常希望聽到你想說什麼,所以我們談話時,關掉你的音樂。”

跟你的孩子在同一個高度上進行交流。可以讓高個兒的孩子坐下來跟你交談。同一個水平線上的眼神交流會讓你們很容易進入良好的溝通氛圍,避免那種父母高高在上的感覺。當我教六年級學生時(我的身高是1.62米),跟那些高個兒的孩子談話時,我會說:“來,坐下,我們談談。”

不要強求孩子跟你眼神交流。可能你的爸爸當年常常用手托住你的臉,讓你的眼睛正視他,可是這種舉動對你和孩子的談話是沒有正面作用的。實際上,這麼做只會讓孩子分心,他會想:我恨我爸爸端着我的臉,真討厭!這時他並不會把精力集中在聽你講話上。除此之外,對於一些孩子,尤其是那些存在感知整合問題的孩子,他們要做到注視你的眼睛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的(關於感知整合問題請參見下面的框格內容)。他竭盡全力試着將視線集中在你的臉上,反而不能夠好好聽你講話。相反,孩子無須看着你,也能好好聽你講話。

但是注視對方的眼睛是對人的一種尊重,也是需要讓孩子掌握的良好習慣之一。隨着孩子漸漸長大,可以要求他做到這一點,並且孩子越大,就越容易要求他們做到。但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害羞或內向的孩子來說,要求他們注視別人的眼睛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

---------------------------------------------------------------------------------------------------------------------

  感知整合

人們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整合他們通過各個感官獲得的信息,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不例外。這種過程被稱爲感知整合。有些人對聲音尤其敏感,另一些人則對光線比較敏感。你可能聽說過一些人的鼻子特別靈,很遠就能聞見廚房裏正在烤着的餡兒餅,很容易就能聞出家裏的沙發墊該洗了。不得不說有些人的觸覺尤其敏感,襯衫上縫着的標籤會讓他們感到非常不舒服。不同的人還存在感覺敏感(能夠感知更多的信息)和感覺遲鈍(感知不足)之分。對於那些感覺遲鈍的人可能會喜歡手法較重的按摩,而感覺敏感的人則甚至無法忍受撓癢癢。如果你懷疑你的孩子在感知整合上存在一些問題,你可以諮詢兒童醫師,或請職業醫師進行診斷。

---------------------------------------------------------------------------------------------------------------------

使用多種感官。讓你的孩子進入到與你溝通的狀態,你可以走近他,蹲下來(或站起來)與他高度持平,並且一隻手拍在他肩膀上(或是其他部位)。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比較豐富的感官接觸。他可能沒有用眼睛看你,但是他能聽到你講話,並且能感覺到你。這樣的談話交流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

放鬆!你的孩子會對你的情緒非常敏感(雖然很多時候,他們都表現得漠不關心)。你的緊張、焦慮或者侷促不安,孩子都能夠感覺得到。試着注意讓你自己的身體語言、你的面部表情以及你雙臂的姿勢都能夠清楚地傳達出你的情緒。儘量放鬆,與孩子保持合理的距離,並讓自己的整個身體都面對孩子。

如果你想跟孩子談比較沉重的話題,那就事先打個草稿,想好自己該怎麼說,該怎麼開啓話題。要能夠把控談話不走向,並在談話過程中隨時作出調整,不要偏離正題,但也不要太過強勢,也可以隨時糾正自己。“等等,我剛剛說的有點兒問題,我需要重新講一下。”雖然聽起來不太好,但是你的確可以隨時重新開始。因爲此時孩子會更加珍惜你對談話方向的把握,並且能更好地理解談話的內容。

第二節

這樣把握交談時的語氣

語氣的感染力。人的大腦裏的鏡像神經元(參見第60頁對鏡像神經元的描述)讓我們能夠感知他人的感覺。你注意到下面這個現象了嗎:當別人跟你輕聲耳語時,通常你也會跟他耳語。當你講話語氣平靜和緩時,孩子也更容易用同樣的語氣回覆你。當你提高嗓門兒,那麼孩子也很有可能跟你一樣大聲地講話,從而就破壞了交談氣氛。所以,有效利用孩子的鏡像神經元會大大促進交談的效果。

語氣對應語境。不要隨便用嚴肅的語氣講話,把最嚴肅的語氣留着講最嚴肅的話吧。當你想警告孩子不要戳小寶寶的眼睛時,如果你說“親愛的,史蒂維不喜歡你戳他的眼睛”,這樣說根本不能夠制止他的行爲。你必須用一種嚴厲的語氣,讓他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但是也不要太過嚴厲,更不要經常爲之,否則孩子就會對你的嚴厲產生免疫性了。

當心你的憤怒。所有的父母都會生氣,但是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表現出來的憤怒也應該隨時調整。通過大聲喊叫或者用大嗓門兒表達憤怒會讓孩子感到非常不安。孩子最懼怕父母發火,年紀小的孩子會尤其恐懼。有時候,父母根本就沒有大聲講話,孩子也會喊:“不要朝我大喊大叫!”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抵制父母的憤怒了,根本就沒有聽到父母在講什麼。所以,節約你的大嗓門兒和憤怒,不要張口就來。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情緒一時失控,可以跟孩子說:“我得先到我的房間裏冷靜一下。”這樣做,既可以更好地控制眼前的情況,又爲孩子樹立了個很好的榜樣,讓他們懂得怎麼對付自己的壞情緒,何樂而不爲呢?

考慮自己的嗓音大小。許多人天生嗓門兒大(我丈夫就是個例子),而許多孩子會對大嗓門兒非常敏感,尤其是那些可能存在感知整合問題的孩子。大聲講話在他看來就意味着生氣(也就是憤怒),而你講的內容往往就被忽略掉了。注意回想一下當年我們的老師是怎樣吸引全班同學的注意力的,老師往往是用一種非常和緩的聲音開始講話,很快全班同學就安靜下來聽她講。學學老師的做法,控制一下你的音量吧。

有些孩子講話總是大嗓門兒。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遺傳問題,或者是存在聽力障礙,你注意過這些嗎,帶孩子檢查過聽力嗎?或許這就是孩子感知整合機能障礙的表現呢,也可能是由於孩子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長大的緣故。用和緩的聲音告訴孩子,他應該用像你這樣的音量講話。“在屋子裏講話這麼大的聲音正合適。”當他不聽時,你可以說:“在屋子裏講話不用這麼大聲,走,我們出去,在外面這麼講話就可以了。”帶他出去走走,而不是也學着他的嗓門兒跟他吵。記住,這無須懲罰,只是要教他認識到問題就行了,所以千萬不要以憤怒的態度來對待。

第三節

這樣更好地傾聽孩子

屬於你和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這聽起來雖然有些傷感,但對於那些11~17歲之間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確更喜歡跟他的朋友們交流(發發短信、在網上留言、通過facebook交流一下照片或是發微博等等),而不喜歡跟你交談,所以你跟孩子之間的交流就顯得非常珍貴。當孩子想跟你交談時,要好好傾聽,放下你手中的事情,轉過身來面對孩子,看着他的眼睛。如果你實在忙得無法抽身,那你可以認真地跟孩子說:“我是很想聽你講,可是我這會兒正忙,你能不能等我一會兒?”並且確保儘快兌現你的時間。如果你真的忘記了,那麼後果很嚴重,他就會認爲你根本不在乎他。

不要打斷孩子。比起大人,孩子要描述一件事情總是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期間不要隨意打斷他,要耐心聽着,也不要總是幫他說出他要講的下一句話,或者猜出他的想法甚至把他要講的故事講出來。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很尊重他,並且是喜歡跟他交流的。孩子需要你的耐心,這樣他纔會更喜歡跟你交流。

有時候僅僅需要聽着。其實孩子講的很多東西並不是想要一個答案,也不是想得到一個解決方案或是得到一番評論,有時候他僅僅想讓你聽他講。其實聆聽孩子本身就是爲人父母者所收到的禮物,你只要熱情地迴應一個“噢!”或者“是嗎?”或者“這讓你很開心(傷心、難過、驕傲等等)吧”,並且再加上一句“謝謝你跟我分享這個!”就足夠了。

  啓發孩子去講話

我每週都會遇到這樣的父母:他們會問我該怎樣啓發孩子跟自己講話。可不要小瞧這個問題,因爲作爲媽媽一定是非常想聽聽自己的寶貝這一天都有些什麼趣聞,媽媽可能會直接問他在學校裏都幹了些什麼。“我打球了”或者“沒幹什麼”,無論孩子大小,一般都是這麼一句迴應。原因是多樣的,在這個衣食無憂的年代裏,孩子們本身就無須分享他們的見聞,也有可能是他們僅僅是不願意講,並且,也的確有很多父母藉着跟孩子的閒聊來打探事情,打着自己的小算盤,孩子們對此有所覺察,所以三緘其口。

第四節

這樣啓發孩子講話

孩子的時間讓他自己做主。其實能真正屬於孩子自己的東西並不多,很少有事情是不受父母管束的,所以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時間非常珍貴,有時候他需要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不想跟你分享,雖然這聽起來有些殘忍,但是事實就是這樣。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他把手中的趣聞當做能控制你的一個小工具。

回顧一天的見聞是需要時間的。有時候,當孩子坐進車裏時,你的一句“嗨,跟我說說你今天怎麼過的,在學校都做了些什麼?”,往往會適得其反,原本孩子可能要跟你講點兒什麼的,卻被你這句話給擋了回去。其實順其自然,給他時間去想,他可能會主動講的。每個人都需要時間來總結自己一天中的事情,不是嗎?就像偶爾在晚飯時,老公突然問我的客戶怎樣了,要知道我一天裏八九個小時都在做這事,可讓我馬上回答這個問題,還的確是需要時間來考慮一下。孩子們也一樣。所以,當孩子坐進車裏時,試着跟他講講你的一天裏發生了什麼。“嗨,跟你講啊,我今天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人,他有10個孩子。然後我去了超市想看看有沒有新的香皂盒……”相信我,你的孩子聽了這些之後,他會更想說:“噢,你不想聽聽我今天的事情嗎?”有時候欲擒故縱反而能更好地打開孩子的嘴巴。有時,你也可以觀察一下當你講“你看起來好疲乏,今天肯定很累”這句話之後孩子的反應,這時候,默默地陪在一邊本身就是給他的一種支持和愛。

不要強行打擾。父母常常會越界,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界限在哪兒,這就很麻煩,即使你認爲你營造了一個很開放又能夠經常交流的氛圍,而實際上孩子越長大就越有更多的小隱私,現在是需要改變策略的時候了。稍微花點兒精力,你就能知道孩子們想擁有一個怎樣的私人空間了。如果你越了界,就嘗試着這樣來彌補一下吧:“對不起啊。我不是有意追問的,我只是好奇而已,你也知道我關心你的事情。”

跟孩子談點兒別的話題。當談論與孩子無關的話題時,你想象不出來他有多願意參與其中。試着講個故事、分享一下你自己的見聞或者談論一下你的一些想法,甚至也可以講講最近的新聞。“我在報紙上看到有一些人討論小區裏是不是應該禁止玩輪滑,我猜肯定是有個老太太被玩輪滑的人撞了並且摔得不輕。你覺得呢?”看看孩子會講什麼,他可能會沉默一會兒,因爲他也在思考。先等等看,如果他還是沒說什麼,那就試試別的話題。也可以問問孩子對事情的看法,接下來就傾聽吧。

不要一味對孩子講話,要跟他交談。我的朋友琳達跟我講過她7歲兒子布萊特的故事。有一天,布萊特突然跟她說:“你從來不跟我講話。”她很震驚,說:“我不是一直跟你講話嗎,爲什麼這麼說?”他還是說媽媽不跟他講話,琳達不明白兒子是什麼意思,就接着問他,他說:“你和爸爸一直在說話,一會兒你說,一會兒他說,然後你再講,然後他再講。”“噢,”琳達恍然大悟,“你說的是我們在交談啊。”“嗯,”布萊特說,“可是你跟我講話時,只是告訴我要幹什麼就完了。”這麼想來,琳達的確沒有跟他說話,只是在對他講話。

切忌喋喋不休。不論你是在解釋一個問題還是陳述一件事情,小孩子一次能夠聽進去的東西並不多,你開始講的那幾句話他能聽進去,再往後的就難說了。就像著名的蓋瑞·拉森童話中的情節,當小主人責備他的小狗大姜廢話連篇時,他就說:“烏拉烏拉烏拉,大姜。”所以節約你的話語吧,確保你講的每句話都恰到好處。換句話講,少就是多。

  孩子的問題

孩子問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有時候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有時候是想逃避睡覺時間,也有的時候,是他們真的有問題要問。如果真的是有問題要問,這是很好的現象,說明孩子在思考問題並收集信息,並且向你請教問題的答案。這不僅僅表明孩子要問某個問題,同時你也應該知道孩子有了提問精神,而不只是人云亦云了。每次當孩子帶着問題找你時,都是你加深孩子對你的信任的絕佳時機。

  這樣回答孩子的問題

回答問題時要考慮周到。提問是來自孩子的禮物。爲了鼓勵孩子多問問題,並且能夠觸類旁通,你應該仔細考慮然後作答。

問題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並沒有所謂的“愚蠢的問題”,所以回答時,都可以加上一句“很高興你能問我這個問題”。

花點兒時間想好怎樣回答,可以先打腹稿。你可以跟孩子說:“嗯,我得好好給你解釋一下這個問題,讓我先想想,然後再告訴你。”然後,千萬要記得告訴他,並且越早越好。如果從此沒有下文,那麼孩子從此也就很少問“下文”了。

傾聽問題,瞭解孩子真正想問的東西。重述一下孩子的問題,確認一下他到底是想問什麼,例如:“你是不是在問人被埋了之後,會發生什麼?”

聽懂孩子的弦外之音。可以加一句:“我想你是想告訴我,你擔心我會死去,對嗎?”

發現任何謬誤,及時糾正。“實際上,小鴨子是從蛋裏孵出來的。你是想知道小寶寶是怎樣出生的,對吧?”

化整爲零,每次回答一點兒。如果對你的回答不滿意,孩子會告訴你的。如果他認爲他得到了滿意的答案,他也會告訴你,這樣這個問題纔算告一段落……至少是眼下可以告一段落了。

孩子消化問題是需要時間的。所以要有耐心,而且孩子可能會繼續追問,甚至一遍一遍地重新問這個問題,因爲孩子處理這些信息是需要時間的,你要容忍這一點。如果孩子再次問同一個問題,一定要確保你的回答是前後一致的,千萬不要說“我已經告訴你了呀”。

如實相告。在回答問題時,儘量做到如實相告,坦誠以待,同時也要時刻記得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程度。這樣才能保證下次孩子還會找你問問題,而不是通過其他途徑去尋求答案。

隨着過去那狂野的一代如今都已經爲人父母,我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當孩子問涉及性、毒品和搖滾的問題時,父母該不該將自己的過去如實相告?年少輕狂時活得最多姿多彩的一代人,一旦爲人父母,卻最強烈地想要遮掩自己的過去。這是多麼有趣啊。

記得“回訪”。可以問問孩子:“我說的是你想問的嗎?”或者:“你覺得這是你想得到的回答嗎?”或者:“還有其他問題嗎?”這樣你就能知道孩子的感受,並且也大概能判斷一下他對你剛剛講的東西理解了多少。對一些孩子來說,談話結束時,順口一問的效果最好。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則需要談話結束一會兒後,再來個小小的“回訪”。這可以視具體情況來定,“回訪”在談話結束後的20分鐘到幾個小時內進行都可以。這樣可以給孩子一些時間去消化理解,而且“回訪”通常是你主動提起,當涉及一些不太愉快的話題或關於一些不良行爲的談話時,有時也會得到一句堅決的迴應“我不想再談那個問題”。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說:“不需要你再講這個問題,到時候我會講。”有時候,父母很發憷再次提及一些問題,但是“回訪”一下還是有必要的,這會鞏固談話效果,並能創造一個跟孩子之間適當的理性的距離。

答不上來很正常。對於孩子的問題,如果你答不上來,這很正常,這也給了孩子一個學習如何尋找答案的機會。你可以說:“我想那本書裏面會有答案,我們也可以去圖書館查查。”或者:“我們可以給瑞恩叔叔打個電話,問問他是不是知道答案。”或者:“讓我們到谷歌上搜索一下吧,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現代通訊技術對交流的影響

現代通訊技術是把雙刃劍。它使得交流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大大便利了人們的溝通交往,但同時也削弱了人們交流的互動性,使得交流只剩下一個要素了:語言。當人們讀短信時,往往看到開頭就能推斷出下文。這會錯過更多的東西,沒有感官上的互動,沒有你一言我一語的即時往來,只是冷冰冰的文字來往。對於電郵、網聊以及微博,以及在別人的空間上留言都是如此。最近有研究指出了人們面對面交流的重要性,只有通過當面交談才能看到對方的面部表情,從而使得鏡像神經元發揮作用,談話雙方都能夠分享到彼此的感受。

在美國,隨着人們越來越依賴現代通訊技術,使得更有意義的傳統的交流機會越來越少。我並不是想徹底讓那些手機電腦網絡通通撤離我們的生活(其實,收起孩子的手機比扔掉你自己的黑莓更容易些),我只是想建議你找到一個更合理的平衡點。

有一次,有3個孩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們看起來大約分別有6歲、8歲、10歲的樣子,坐在一家餐廳的排椅上等位子。他們並排坐着,卻並沒有玩在一起,而是各自埋頭擺弄着自己的iPod。這種年紀的孩子在一起應該是嬉戲打鬧有說有笑的纔對,這樣纔像兄弟啊。但是他們的iPod卻疏遠了彼此的距離。忙於玩iPod,他們甚至對父母跟他們講話都不理不睬,這多麼可悲啊!

對現代通訊技術的過分依賴,剝奪了人們本該生動有趣、各種感官都參與進來的交流。讀微博代替不了讀懂對方的表情,也無法感知對方講話的語氣語調,也不能得到對方即時的反應。面對面交流會從生活中淡出嗎?但願不要!

瞭解有效溝通的要素以及技巧是判斷孩子是不是調皮搗蛋的第一步。讀完這一章,你就可以着手培養孩子後面幾章中提到的性格特徵了。預備,開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