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這年代,孩子也要拼顏值嗎?

這年代,孩子也要拼顏值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是拼顏值的年代,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引領互聯網經濟的商業巨頭們,他們講什麼,似乎無人關心,而對他們顏值的評價,卻在手機上瘋傳。
用手機,主要也是爲了自拍;哪個軟件是最愛,自然是美顏神器,能把自己P回幼兒園的。韓國美女在中國所向批麾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因爲現在中國每個都是美女,在“中國製造”時代,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美女製造國。
愛美的社會文化,對孩子有影響嗎?特別在意顏值,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嗎?會讓孩子產生攀比嗎?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嗎?這看似譁衆取寵的話題,卻真實地影響了孩子的生活,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顏值”,與周漢民老師對話,聽聽碰撞出什麼火花。
孩子真的在意於顏值嗎?
在1歲前,孩子生活在環境的應激反射裏,難以觀察到對“顏值”的反應。
1歲後,孩子身體的自由,促進了自主意識的發展,同時開始區分家庭的人際關係;看護人,對孩子的影響越來越大,如果媽媽帶孩子的,孩子喜歡模仿媽媽,尤其到2歲前後,模仿能力超強;媽媽梳妝打扮的行爲,也會被孩子模仿;如果這個階段,媽媽注重孩子穿着打扮的,孩子也會養成注意打扮的習慣;如果媽媽很隨意,孩子也會很隨意。
3歲前後,孩子社會性發展起來,人際交往經驗增加,他開始在意於他人的差別,以及觀念。如果媽媽穿着睡袍和拖鞋,就在小區裏逛的,孩子會感到難堪;而媽媽把職場的光鮮,帶進孩子生活的,孩子會自豪地告訴別人:“這是我媽媽,她很漂亮!”
在幼兒園裏,孩子也對“身着得體”產生價值評判,衣着整潔漂亮、行爲得體的孩子,會更有人緣。孩子對貧富不敏感,但對於“美”卻有辨別能力,因爲秩序感很強,和諧、優雅、美麗,都是他喜歡的;而髒、亂,會讓孩子感到不安。
女孩子,喜歡穿漂亮的衣服,甚至學着媽媽的樣子,想化妝;男孩子,也被漂亮的女孩子所吸引,喜歡與漂亮的女孩子交往;自然,帥氣的男孩子,同樣受女孩子歡迎。孩子們甚至在父母面前,也不避諱談論這些。
而到了小學,社會經驗讓他們用外表面衡量同學的社會地位,有財富的、有權力的、有藝術修養的,身份的認同,影響着他們的人際關係,攀比心理,也開始萌生;同學有的,也想有,生怕自己在羣體中被邊緣化;這致使“貴族學校”裏,家庭條件差的孩子,被看不起,成了人格矮化、心理自卑的根源。
我們把0-12歲階段,進行剖析,就會發現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對“顏值”的反應,理解了他們產生的心理根源,也瞭解了他們的行爲方式。
看來,“顏值”不只是大人的專利,也影響着孩子。
顏值高的孩子更自信?
顏值高的孩子,從小會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讚美,確實會讓他更加自信。
大人的愛美之心,直接影響了孩子;看到孩子,大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投去關注的目光,然後以“可不可愛”、“漂不漂亮”作爲首選的評價標準。
孩子對大人目光的解讀,具有自然的超能力,如果你留意,孩子從3個月大開始,就會盯着大人的臉看,而且是以大人的眼睛爲中心的;3歲前的孩子,很會察顏觀色,父母的眼神,稍有變化,他都能嗅出氣息,作出自己的反應。“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確實,孩子最會解讀眼睛,而大人卻最會解讀“話中有話”。無論是否大人如何評價,孩子首先從大人的目光中,感受到了對自己的喜好;所以,有些大人爲了討好媽媽,口是心非地誇獎孩子,孩子卻不會理睬,因爲他從眼睛裏已經看透了大人的心理。
孩子敏感於人們對自己的喜好,因爲孩子對環境敏感,他首先要獲得安全感;而人是社會環境裏最重要的因素,人們都喜歡他,他很要安全感,人們不喜歡他,他就沒有安全感。

這年代,孩子也要拼顏值嗎?

所以,孩子生活的社區,大人們的審美觀念,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會產生深遠地影響,作爲父母,無法迴避。
顏值高的孩子,會更虛榮嗎?除非父母很虛榮,如果父母不虛榮的,顏值高,通常給孩子帶來的是自信,因爲他更受歡迎、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在“注意力經濟”時代,他也擁有更多的資源與機會,更能實現自我價值;因此,他通常不需要“裝”、“作”、譁衆取寵,也不需要靠搗蛋來獲得關注。
孩子顏值能夠改變嗎?
顏值,有天生麗質的因素,也有後期修養的因素,而後期修養,更爲重要。
“相由心生”,內在修養產生的氣質,從“心理認同”通道,會改變別人對她的看法;“情人眼裏出西施”,即使是東施,當她遭遇愛情,在愛人眼裏,她同樣與西施一樣美。
馬雲,如果用美男標準去衡量,恐怕一生與“顏值”無緣,但是,馬雲卻是許多人眼裏的男神,無論女人,還是男人。是因爲財富、權力?恐怕是內在的修養。他的學識、眼界、口才、舉止,都被許多人所欣賞,對他人格的接受,也讓他看起來,不那麼“醜”了,反而出鏡率高了,看順眼了,“醜得可愛”了。
從馬雲身上,看出“顏值”是可以改變的:1、學識:現在是拼“IP”的時代,誰肚子裏內容多,就擁有粉絲;如果在羣體中成爲某一方面的意見領袖,會更多加分。
2、修養:人類對行爲規則與思維模式有衡量標準,所以,從言行舉止上體現着人的修養;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說話有禮貌與涵養;行爲不只利己,還要利他。
3、打扮:“三分相貌,七分打扮”,合理得體的衣飾,可以美化自己;頭髮理得精神,指甲剪得圓潤,也會增加顏值;整潔,也體現着人的良好習慣。
孩子從小需要化妝嗎?三歲的女孩子,會經常照鏡子,愛美之心,需要呵護,但不必刻意按大的審美標準,去塗指甲、修眉毛、擦脂粉;孩子會逐漸長大,隨着社會心理的發展,她會逐漸表現出各種愛美的需求,父母只要順其自然。
滿身的名牌,會堆出“顏值”嗎?給孩子穿金戴銀、全身名牌標籤,如果沒有審美觀,堆出的只是“土豪”,反而違背公衆的審美觀。

錢少,就會輸掉“顏值”嗎?未必,一些會打扮的明星,從地攤貨裏就能撿到得體的搭配,眼光遠比商標重要。

這年代,孩子也要拼顏值嗎? 第2張

要拿孩子與別人拼顏值嗎?
許多父母在意孩子的長相、在意於孩子的打扮,而且經常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這種顏值的比拼,對自己、對孩子,都不好。
1、相互學習,而不比較。“糧廩實而後知禮節”,飯飽了、錢多了,就會追求精神享受,人也越來越關注“顏值”;顏值不僅讓社會賞心悅目,也成爲一種禮儀。顏值,需要在相互學習中修得更高的學分,但切忌成爲心理的較勁,“羨慕嫉妒恨”,不只是給自己添堵,也會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成爲孩子不必要的壓力。
2、珍視不同。移動互聯網時代,顛覆了審美觀,過去,喜歡“同款”,現在,喜歡“小衆”;在小區裏,與其他孩子“撞衫”,不再是“英雄所見略同”,而是沒有獨立品味的尷尬;所以,父母的負擔小了,不必辛苦地從衆,可以遵照自己的想法,甚至遵照孩子的想法;自由,沒有束縛,反而會有更好的表現。
3、不讓美束縛孩子。臺灣漫畫家朱德庸畫過一幅漫畫,小女孩穿得很漂亮,但媽媽不讓她玩,怕弄髒衣服,結果,孩子成了媽媽的衣架,“美麗”束縛了童年。
4、美的習慣。愛美的習慣,要從日常生活自理開始,孩子是否學會照顧自己?是否有衛生習慣?是否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睡眠習慣(美也是吃出來、睡出來的)?日常生活能力缺乏,那麼一切歸零。
5、生活禮儀。吃飯是否端坐在桌邊?菜不挑着吃;走路是否形體優美?說話不大聲囔囔;對人有禮貌;會遵守社會規則;尊重他人;不干擾別人。孩子的修養,主要受父母的言行舉止的影響,學校的改變有限;父母得爲孩子,重新檢視自己的修養,需要補課的方面,要加油了。
孩子有一顆愛美的種子,父母有一塊肥沃的土地,那麼,孩子的顏值,就會滋長。每個孩子的顏值,都不可估量,這種感染力,誘發於孩子的內心,煥發於孩子的生相,相由心生,魅力無窮。特約撰稿人

周漢民,中國蒙臺梭利學會和平委員會主席,新愛嬰早教連鎖總裁,學者+老師+奶爸的三重身份,與您分享早教經驗。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