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補課班,上還是不上?怎樣對孩子更好?

補課班,上還是不上?怎樣對孩子更好?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補習班,到底是上還是不上,怎樣對孩子更好呢,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關注的問題。

前天有位家長給我來信:

“羅老師,想請教您個問題,孩子今年六年級小升初,過去沒有報過複習班,今年暑假報了數學,聽老師和過去考小升初的家長說題都是初中的,英語甚至有高考的內容,我的觀念是想孩子在小學階段不要上太多補習班,多玩耍,多讀書,但是別的孩子都是二年級開始報,甚至很多孩子爲了上名校,英語報班就四個或者八個,我的孩子參加升學很顯然沒有優勢,我該怎麼辦?也開始每科報班?學習中等,四年級前成績都是前五名,五年級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期末題都出的難,超出書本知識,因爲報班的孩子多,這樣才能顯出孩子水平,怎麼辦呢?望老師抽空回覆。謝謝您!”

由此聊聊補習班這個話題,僅供參考。

上補習班究竟有沒有用?

在補習班到底能提高多少,這取決於太多因素: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熱情、教學方法、教材和內容、難度與孩子能力水平是否匹配、班型、班裏其他孩子的情況、課堂秩序和環境、教師是否更換頻繁、課下能不能鞏固、孩子自己的動機和投入程度、上課頻率和課程週期長度、課程與校內課程的關係……

據我觀察,在外面補課的孩子大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習還好,想超前學、學有難度的內容,以穩妥鎖定能在這場升學遊戲中大幅度勝出。另一種情況是,成績在中等以下,家長無力輔導,所以花錢補課,讓孩子努力跟上,不至於太早被甩到最後、被淘汰出局。這些孩子在補習班裏究竟學的質量如何,很不好說,因爲他們往往自己沒多大學習動力,坐在課堂上,時間是熬夠了,真正聽進去多少,就不一定了。家長也沒空聽課,班型大、人多,老師也顧不過來。

其實單就課內知識,如果孩子在學校上課認真聽講,多數孩子是能學會的。如果在學校聽課效率不高,在校外補習時,很可能也是差不多。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孩子補習不見效果。多花這些時間,或許不如家長幫孩子提高在校的聽課效率,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每年新聞裏採訪狀元學霸,他們都說不補課。對此很多人不相信。其實,依我看,語數外這三科,哪科也不太可能是在補習班上學成高手的。學霸們首先在學校就可以把課本的內容學好了。語文,多閱讀之餘,辦報刊、寫文章、寫小說;英語,多聽、多閱讀,這個輸入的量真的夠了,稍微練練寫作,語法熟悉一下題型,應付考試沒問題;數學,靠的也是興趣,學通了的孩子會自己找難題去解,享受解題樂趣。

當然,我也收到一位網友這樣的評論:“一般人智商都普通,而老師課堂上講的越來越有限,除非真的非常聰明,一點就通,否則,光憑老師講,不去補課,你會比其他補課的差距越來越大。”其中,“老師課堂上講的越來越有限”,估計是個別現象。或者,即使課堂時間有限,老師沒機會講很多,學生也是可以課下多問的吧?現在都明令禁止任職老師在校外補課。而且我相信多數老師是在盡心盡力教學,希望自己的每個學生都有大幅進步。

學奧數究竟有沒有用?

補課班,上還是不上?怎樣對孩子更好?

我的粉絲中有兩位教師這樣評論:

一位做教育的朋友說:

“我拿數學試卷上的題考了我班上的孩子,發現學奧數的好幾個孩子講得出答案,講不出每步驟的用意。我有幾個已上初中的學生,其中一個未學奧數,但孩子自己會學,聽課效率高,小學時到處參加活動,少做作業,中學派位進的名校普班,與班上其他上奧數的孩子比,數學成績一直很好,班上前幾。這纔是會學。但是從目前公校和家長來說,補課實質都是以課外班催生成績。學校只管成績好看,多數家長並不明白這種成績的本質。解題變成了背題,真正好的學明白的孩子只是在塔尖的少數。然而到了中學,課內教學會趨於正常,要求列方程,逐步解析,這個時候很多當年拼奧數硬背上來的孩子,反倒逐漸暴露不足。我有幾個現在上初一的學生都這樣反饋。”

另一位高中數學教師說:

“我們班學生也有參加輔導部的,有時做題直接套用一個輔導部給的公式,快速得出結果。可是數學成績還是差。我告訴他們,你記這些結論的目的是什麼?你都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而且記了結論卻忽視了基本概念,結論成爲了一個破壞思路的東西,本末倒置了。”

我一直覺得,奧數題挺有趣的,如果家長在家裏帶孩子一起去琢磨,是很好的智力遊戲,可以提升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也能幫他發展邏輯推理能力。所以建議家長在家試試。在家做題,孩子能品嚐到推理過程中的樂趣,而這個過程往往在有些奧數班被略過了。如果家長在孩子小學低年級時就偶爾帶着做點奧數題,相信孩子以後數學成績不會很差。

另外據我所知,很多地區明文規定禁止小升初考奧數,不知實際是否在執行。

是否一定要拼全力去上私立或重點公立學校?

首先要說,這是個複雜的話題,我只能說出我的想法,無法替別人做決定,而且具體情況不瞭解,所以僅供參考。

不知道小升初考超難的內容,這是不是現在很普遍的現象。按照我天真的想法:公立學校小升初考試,如果考題超出書本知識過多、考初中或更難的題,這都應該屬於“教學事故”吧?如果普遍存在,教育管理部門有責任。如果說這種升學考試,本質上是一場智商篩選遊戲,是好學校爲了以後的升學率而給自己挑選學苗,那,按照我天真的想法:是不是應該——不挑選學苗而能盡己所能地把每個孩子都教育好,纔算是好學校?

看到國外講教育創新的書裏,時常看到,努力做新型學校的人,會把削弱階層間差距視爲己任。比如他們招生會隨機選擇,學苗中有大量學生來自普通家庭、社會底層家庭。被他們送進名校的孩子們,常常是這個家庭裏第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學校特別以此爲榮!我覺得不論公立私立,讓不同起點和類型的孩子都得到最好的發展,這才應該是辦學者的初衷。挑選出家庭好、智商高的學苗然後有好的升學率,那不算學校有本事,那是辦學者在偷懶、作弊。越是做教育創新、辦新型學校的人,越是要多關注受教育程度不高、社會經濟地位低的羣體,他們是最需要幫助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可以受益更大,而不是把教育僅僅看作能盈利的蛋糕。

就我有限的瞭解,我們現在很多地區小升初都實行了就近派位、搖號等辦法,學校間的三六九等差別不像過去那麼嚴重了。這樣,或許就沒有多少我們印象中的那種特別差的學校,比如班級上的大部分孩子都不太學習。不知道各地實際是不是這樣。我覺得總的來說,在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這方面,目前還是挺有進步的。

有位家長評論說:

“原來很好的中學,派位搖號以後,班裏學生數學成績有個位數的,老師上課都得先管紀律,到校門口跟家長聊聊就知道了。”

我當然理解家長的心情。但是我想,普通的學校,只要學校的教師素質、教學質量以及整體管理、校風都還可以,那孩子也一樣可以好好成長吧。哪個班級都會有幾個成績落後的,但這些孩子或許有其他方面的天分,他們不是都有反社會人格、不是惡魔。如果孩子能進好學校,那當然好,好學校的教育資源、學習氛圍或許更好。但是如果孩子進到普通學校裏,那也不是世界末日。孩子參與到各種類型學生都有的集體中,這未必是壞事。我們重視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對孩子未來發展有全新的想法,而不是像過去一樣過多地依賴學校體系。

對於青少年,環境和同伴的確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品德、學習動力、興趣和目標等等,更多還是在於從小到大的家庭教育。

下面說說我想給家長的幾點實在建議

一、應該提防的是,不要讓孩子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厭學。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真正應該擔心的,不是孩子是否能考入好學校成爲第一梯隊中的精英,而是,孩子在初中,是否依舊有學習熱情,有沒有變得厭學。有些孩子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就開始學不進去了,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這是需要家長重視的。人終生都可以學習,但是青少年時期是大腦學習能力最強、可塑性最強的階段。此時停下來,他以後的學習能力多少都會受影響。當他長大了真正想好好學點什麼時,他依舊可以學,但會感到比較吃力。我們看到很多學歷不高的人,有兩大表現是:一,不愛看書,這樣他的思想就只能與身邊這個物理範圍內的事物有關,無法在精神上有更深的拓展。二,邏輯思考和推理能力差。他以後學稍微複雜點的新技能就會更難。比如,以後需要我們與機器人合作做事,需要學習去做新興職業,這對他來說就特別有挑戰。這種學習能力上的限制,對一個人來說,好比是一種囚禁。

那麼,哪些情況會讓孩子在中學厭學?——小學因某種原因學習遇到困難、被老師家長過多批評,有很大壓力和消極情緒,逐漸落下;初中到了一個大家都不學習的環境裏,被同伴帶動去關注其他事情,比如玩遊戲;初中到了一個新環境,課業難度大,同學是來自各校的學霸,自己在班裏排名落後,感到自卑,失去興趣;其他原因諸如:家庭不穩定、家長不夠關心孩子、遇到過於嚴厲或不喜歡的老師、同學關係差……

所以,提醒幼兒家長:給孩子關心和高質量的陪伴、多和孩子玩樂聊天、給孩子講書、給孩子自由遊戲的機會、全面發展而不是隻寫字做數學題。這些都直接關心到孩子的智力和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做好了,保證以後有正常的學習能力。

提醒小學生家長:始終對學習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相信孩子能學會,耐心陪伴講解,既不要過於嚴厲,也不要沒有任何要求。孩子的興趣來自您的鼓勵,以及幫他取得進步!

二、請家長們重視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

會學習的孩子,不需要補課。反過來,常年補課,也會妨礙孩子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因爲一切都有補課班老師給梳理好了,餵給學生,久了,就形成依賴。只有當孩子堅持自己去總結、歸納知識點和難點、探索自己的學習方法、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他才能逐漸練出自主學習的能力,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看到很多高學歷的人,日後工作了,想學個什麼新技能,很快就能學會。這不僅因爲他可能智商確實高,更因爲他練出了學習能力,也有了挑戰陌生領域的勇氣——他相信沒什麼是學不會的!

所以請低年級孩子的家長先別想太多考學的事,安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家長要對孩子有敏感度,大致瞭解他的狀況。然後,必須給孩子留出自我管理的機會,不要事事都嚴密控制。我看到有很多家長,孩子一上小學,就過於把成績當回事,常常爲了自己面子上好看,而用高壓控制換來孩子一個個高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孩子很快變得心理脆弱、沒有自信、不會自己學、討厭學習,甚至討厭自己。

三、在孩子學習基本能跟得上的情況下,請記得發展興趣和目標!

作爲家長,我們必然要算計的是:投入和產出是否合算。給孩子補課的想法常是,補課總能提幾分,反正不補也是閒着。但其實補課是佔用孩子的資源的。補課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以用在讓孩子開闊眼界、發展興趣、尋找目標上面。家長還會想,提分更重要啊,能上好的學校,是當前的緊迫且重要的任務。我覺得在中高考這些大考前一段時間裏,這是對的,但平時,那就不一定了。

讓孩子放開眼界,花時間培養課業以外的興趣,這能起到一種類似催化劑、酵母的作用——它會點亮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會讓孩子對未來有目標,平時變得積極起來;孩子對於某個領域的興趣和鑽研,會給他提升自信,帶來更多好的反饋;這些反饋會繼續激勵他在校內和校外都努力做好,於是他練出了時間管理能力,做事有條理效率高……這樣形成良性循環。

而過多地磨校內課業,可能會增加壓力、損失學習興趣。而此時孩子們開始進入青春期,他們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求新奇、好衝動、精力旺盛、尋求自我和個性。這樣,兩者碰撞,它的一個可能結果是——在學業內感受到的壓力和枯燥,總要找東西來緩解,要找個出口。這個出口可能是沉迷於網絡遊戲或者其他什麼。這種現象從很多家長髮來的問題中可以看到。這樣的信裏,通常家長一邊說:現在大環境都如此,沒辦法,只能逼着孩子補課、刷題;一邊問,我孩子沒目標、厭學、沉迷網遊,怎麼辦?如果能看到這兩者的關係,也許就有辦法解決了。

當然,發展興趣和目標的真正意義,是我過去說的,把這作爲成長中的暗線,爲未來的學業和事業做準備。

最後提醒兩點:很多家長對學校教育、升學考試的印象,來自上幾屆家長的講述,或者在網上看到的討論。我建議大家多與學校老師溝通,多關注最新的資訊。因爲,教育在改革中,情況變化比較快。別人也不是成心誤導誰,但咱別刻舟求劍。

另外,在孩子中學以後,如果家長經過判斷,決定該學什麼,那就多從正面鼓勵孩子,有點鬥志,不要總是把自憐的情緒帶給孩子。韌性、自律、挑戰難題的膽量、爲目標衝刺的勇氣,這都可以在鍛鍊中提高。在腦力最好的年齡,好好學習,很正常,沒那麼可憐可怕。探索過自己的極限,這樣的年輕人更有力量。

這篇文章寫得比較難。我既不能改變什麼現狀,也不能直接說如何做。我自己做決定的方法通常都是:遵從自己的初衷、堅守大方向,同時根據現實情況,尋找可行的辦法。就是,拿着指南針,摸着石頭過河。其實,所有的事情也都是這樣吧?沒有一廂情願,沒有完美的條件,你總是要在各種限制中、在骨感的現實中,去創新、創造,實現你豐滿的理想!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