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浙滬新高考改革試點,試出哪些問題?有什麼樣的建議?

浙滬新高考改革試點,試出哪些問題?有什麼樣的建議?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9月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4個省市,將在浙江和上海之後啓動新高考改革。在這個時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有着重要意義。

9月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4個省市,將在浙江和上海之後啓動新高考改革。在這個時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有着重要意義。

浙滬新高考改革試點,試出哪些問題?有什麼樣的建議?

浙江和上海今年的高考錄取已進入最後階段。

總體看來,第一輪高考實驗較爲平穩收官,不論是浙江實行的分段專業平行志願錄取,還是上海實行的院校專業組志願錄取,最終投檔、錄取結果,都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從9月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4個省市,將在浙江和上海之後啓動新高考改革。在這個時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對於接下來進一步完善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以及推進全國新高考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不可忽視的功利傾向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都是按2014年9月頒佈的《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實施的,具體改革內容包括:

實行3+3科目組合

文理不分科

外語科目一年多次考

將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納入高考

對學生實行綜合素質評價

取消高考獎勵性質加分

逐漸取消高考錄取批次,等等

改革的重要出發點和目標是擴大學生的選擇權,但是,從實踐情況看,擴大學生選擇權的改革存在被功利對待的情況。

這輪高考改革最核心的內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選3),上海是3+(6選3)。科目改革在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時,被賦予很多意義,主要就是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具體包括:

其一,擴大學生科目選擇權。6選3有20種組合,7選3有35種組合,不像以前3+文科綜合或者理科綜合只有2選1,可以鼓勵學生按照學科興趣來選擇科目。

其二,擴大學生課程選擇權。以前學生都被安排在一個固定的班裏學習,現在則實行選課走班,學校爲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課程學習選擇空間,不能說是國外中學那樣的完全學分制,但可以說新高考之後,很多高中都開始實行走班制。

其三,擴大學生考試選擇權。根據新高考改革方案,外語科目考兩次,選擇最好一次計入高考成績,全國各省今後都一樣,因此學生的考試選擇權擴大了。浙江省更進一步,7選3的選考3門也可以考兩次,因此浙江有4門科目考兩次,改革的複雜程度和難度程度比上海也因此大很多。

其四,擴大學生學校選擇權。今年浙江省把所有錄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學生可以同時填報本科和高職志願(在浙江今年高考錄取中出現的學生志願填報失誤的“烏龍”事件與此有密切關係,當然,這不是取消批次改革的問題,而是說改革還存在其他需要解決的問題)。

上海在2016年時,就取消了一本、二本錄取批次的區別。取消錄取批次,非常重要的價值是可以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學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來選擇學校,而要關注學校本身的辦學質量和辦學特色。

其五,擴大學生專業選擇權。實行新高考改革之後,浙江和上海兩地的高考志願填報、錄取發生了改變:

上海實行院校專業組平行志願錄取,學生可以填報24個院校專業組,每個專業組可以填報4個專業,總共可以填96個專業;

浙江省實行分三段填報志願,每一段所在學生可以填報80個專業平行志願。

從改革初衷看,新高考改革是爲了全面擴大學生的權利,這也是恢復高考40年以來,高考改革一直堅持的改革方向。擴大學生的權利,要讓學生有獲得感,但是,這些權利落地了嗎?

客觀而言,在有的地方、學校,學生的權利是落地了。但是, 由於制度設計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處,以及學校、學生、社會以功利的態度來應對這一輪改革,因此,有的地方反而出現更加嚴重的問題。

浙滬新高考改革試點,試出哪些問題?有什麼樣的建議? 第2張

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 部分學校以功利的態度對待新高考。

6選3有20種組合,7選3有35種組合,但調研顯示,大多數學校能夠提供7到8個組合給學生選擇已經非常不錯了。學校認爲,如果要給學生提供這麼多的科目組合選擇,意味着必須開設更多的課程,也就需要更多的師資,可學校師資不夠!

來自上海浦東新區的研究顯示,要落實新高考改革方案,教師要增加30%,使師生比達到1:8左右。如果實行大規模的走班制,則需要有更高難度的學校管理,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樣選,學校必須關注學生最終的高考成績,給了學生20種組合選擇,如果最後高考成績不理想,家長不滿意、學生不滿意。

綜合各種情況,有的學校就採取“套餐制”,結合學校師資情況,給學生設置幾個科目組合套餐,供學生選擇。不可否認,套餐制相對於以前也有進步,但距離實現學生充分的科目選擇,還有很大的距離。

浙江省有4門科目考生可以考兩次,高二就有兩次選考機會,結果導致有部分高中在高一時,同時進行8門選考科目的學習。這樣做的意圖很明白,就是爭取讓學生高二完成3門選考考試,之後就只學語數外。上海比浙江的情況好一點,因爲上海每門選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試機會,且高二隻安排了生物和地理兩門科目的選考,其他科目的選考則安排在高三下學期。但就是如此,包括上海有的著名高中,也明確告訴學生,必須在高二把這兩門幹掉,或者高二至少考掉一門,否則高三要3+3,很難和其他3+1的學生比拼。很多家長很苦惱,說學校告訴我們必須選兩門,如果不選兩門,今後你們自己出了問題我們不管的。

外語科目有兩次考試,按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其中一次。但從實踐情況看,上海蔘加秋季高考的學生,至少95%以上兩次考試都參加,第一次100%都參加,第二次,只有極個別沒有參加(有一所高中,高三畢業生400名,只有4人沒參加,而且這4人準備出國留學,要學習德語)。一方面是學生覺得多考一次,說不定可以考出更高的分數,另一方面則是學校告訴學生,第二次除非特殊原因,必須參加。

其次, 學生和家長也以功利態度來對待。

新高考改革設計,沒有打破一個基本框架,就是按照3+3的總分進行排序、錄取。所以學生在選擇科目的時候,首要關注的還是哪一個科目組合會得到高分,不管3+(6選3),還是3+(7選3),很多學生在選擇的時候,沒有考慮自己的興趣(包括學科興趣、未來的大學興趣和專業興趣)。

今年浙江省高考志願填報出現誤報的“烏龍”,有考646分的學生填報了作爲獨立學院的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原因何在?

除了浙江省高考志願填報系統把獨立學院招生計劃和母體學校招生計劃混在一起,對獨立學院的標識、提醒不夠外,出現這種情況也與學生在高一選科時,沒有考慮自己的興趣和長遠的升學規劃,是有關係的,因爲高一選科,就應該基本確定大學、專業目標,要了解學校,瞭解專業。在填志願的時候,連同濟大學和同濟大學浙江學院都分不清楚,意味着他們在高中選科時,沒有考慮這個問題,還是以能考出多高的分數來選科,而非結合自己的興趣選科。

浙江一所非常好的高中校領導說,他們學校今年高考非常吃虧,爲什麼吃虧?因爲這所學校原來是傳統理科強校,很多學生因此選了物理、化學、生物,結果他們學校得3A+這個等級的學生很少(每門選考科目按百分比計等級,前1%計A+,2%計A,一共分爲21個等級,在高考錄取時再摺合爲分數,每個等級相差3分,A+計入高考的分數爲100分。3A+是指3門選考科目的等級都是A+,3門選考科目計入高考分數爲300分),還比不過其他原來比本校成績差的學校學生,因爲這些學校的學生有不少不選物理,而選地理或技術。

爲什麼很多學生不願意選物理?主要是覺得物理科目比較難,和高手比拼得到的等級不高,會影響高考分數,雖然有的高校的專業明確要求需要選考物理,但這些學生的考慮是寧願考更高的分數,選好的大學,而不是選好的專業。

衆所周知,如果學生以功利的態度對待選科,選物理科目的學生減少,這會對基礎教育中的自然科學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一問題如果不處理好,會引起基礎教育質量的下降。

第三是,社會功利對待新高考。今年浙江高考成績公佈後,媒體馬上關注的還是高考狀元,這名狀元物理化學生物三門是3A+,被媒體解讀爲3科滿分,這是和改革背道而馳的,因爲這三門是以考生的百分位計等級,目的是爲了扭轉每分必究,可是,卻又被解讀爲分數了。因此,針對計等級的改革,學生和家長質疑,既然最終錄取看分數,爲何考試時計等級呢?

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是一項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希望避免學生過早分科,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可是,爲應對選考,選科基本上在高一就進行,“分科”反而提前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中考改革將推進4+X科目組合,在語文、數學、外語和體育之外,由學生在其他科目中根據當地教育部門的要求任選X門。如果中高考改革導致的功利選科的問題不解決,有可能從初一起,學生就開始選科、分科了。比如一個偏理科學生,就主要選理科科目,文科達到基本合格要求即可。

中考改革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要求所有學生選科時,要文理兼顧,但這不能避免過早選科帶來的實際分科的問題。

浙滬新高考改革試點,試出哪些問題?有什麼樣的建議? 第3張

新高考被功利對待的制度原因

爲什麼會出現高考改革被功利化對待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存在比較大的需要改進的空間。總體看來,這一輪高考改革,重點是科目改革,而沒有觸及錄取制度改革,也就是說,考試科目調整了,增加了考試次數,但是,最終仍是按考生的科目總分排序、結合志願進行錄取。雖然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實行“兩依據一參考”(依據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要推進綜合素質評價,但在實踐中,綜合素質評價的參考作用沒有體現出來。

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中,都有部分學校進行自主招生試點和“三位一體”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所謂“三位一體”,即高考成績、大學面試成績、中學學業成績三者綜合起來進行評價),但是,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所佔的比例相當少,而且,目前的自主招生、綜合素質評價錄取還是和集中錄取制度相嫁接。自主招生僅是給獲得資格的學生一定的錄取優惠,而綜合素質評價是對按1.5:1投檔(即如果招100人,拿150人檔案)進高校的學生再進行面試考察,按高考成績、面試考察成績和中學學業成績錄取。因此,在按總分錄取的制度不變的情況下,擴大科目選擇權、考試選擇權,反過來會製造一些混亂局面。

比如,浙江省給考生的選考科目提供了4次考試機會(高二兩次、高三兩次),學生可從中選擇兩次。從考生選擇權角度看,這樣的改革似乎擴大了考生權利,但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這刺激部分學校、學生,在高二時,就把選考科目考掉,這無疑衝擊了高中教學秩序,也把高考延續到整個高中三年,學生一次次參加考試就是爲最後錄取做準備。另一方面,如果選考科目是按百分位計等級,是不適合考多次的,因爲每一次參加考試的學生的情況是不同的,比如甲乙兩組跨欄比賽,A組有劉翔,B組沒有劉翔,但AB組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等值的,那就會促使學校、學生對考試做功利的選擇。

上海所有選考科目只考一次,而且最主要的一次是放在高考之前,因此,這沒有整體影響到高中教學。而浙江的改革把高中教學打亂了,所有考生從高一開始就準備高考,拉開了戰線,這是必須注意的問題。在沒有對高考錄取制度進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擴大學生的考試科目選擇權,不但會讓選擇權的落實受限,也會誘發新的應試傾向。

二是,改革配套措施沒有跟上。至少幾方面配套改革,是明顯缺乏的。

其一,政府部門應該結合新高考,解決學校的師資、場地等問題,新高考實行選課走班,對高中階段的師資、場地條件有很更高的要求,如果師資不足,選課走班就難以走下去。在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上海,推進新高考改革之後,都存在師資、場地不足的問題,在其他地方推進新高考,這一問題會更加突出。

擴大學生選科權利,需要學校有充分的資源配合。上海和浙江進行第一輪改革時,缺乏一個準備過程,結果師資、課程、教學、管理都邊走邊摸索。接下來,其他省市進行高考改革,應該有後發優勢,這就需要結合上海和浙江推進新高考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可目前來看,其他省市還沒有針對新高考改革對高中教育的要求,在師資、課程建設上做出實質調整。比如有的高中,一個年級招3000多人,人數是上海一個年級的八九倍,這麼龐大的規模,怎麼走班?這些問題必須未雨綢繆。

其二,高中學校要根據新高考,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這是學生理性選擇學科、選擇考試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獨立性,適應新高考選課走班的新學校管理方式的需要。

其三,大學的招生、培養要做出改革。針對新高考3+3科目組合,大學每個專業要提出選科要求,從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改革實踐看,大學提出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比較隨意,有的學校只是考慮到增加學生報考,不是按專業對學生學習科目的要求而設置選科,提出的選科要求比較隨意或者不嚴謹。另外,實行專業平行志願錄取,需要部分大學按專業大類進行招生改革,過細的專業設置不但會增加學生選擇的難度,還會導致高校不同專業錄取的學生存在較大的分差。

其四,獨立學院辦學改革。今年浙江實行專業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把這一問題凸顯出來:獨立學院和本科院校混在一起,但是獨立學院仍冠母體校的名字,導致有部分學生搞不清楚。在取消錄取批次的整體改革中,要給所有學校平等競爭環境,就必須推進獨立學院與其母體學校脫離,完全獨立辦學。

浙滬新高考改革試點,試出哪些問題?有什麼樣的建議? 第4張

完善高考改革的幾點建議

針對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試點存在的問題,筆者有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教育部門需要根據3+3科目組合在高中推進遇到的問題,提高高中辦學標準,包括師資建設標準、課程建設標準、校舍建設標準。

根據新高考的選課走班要求,全國範圍內的高中生師比要確定爲10爲宜,各地可以結合現實情況,明確適應新高考改革的生師比,按照這一比例加強高中學校師資建設和課程建設。目前,全國高中的平均生師比爲14.95,北京爲9,上海爲9.45,浙江爲12.92。如果按生師比10計算,推進新高考要增加50%高中教師,這是巨大的挑戰。上海和浙江在推進新高考改革時,都覺師資緊張,那有的生師比達17的省市,師資缺口將特別大。

第二,在不改革高考按總分錄取模式的制度框架下,實行多次考試的意義並不大,因爲多次考試,服務的仍只是一次集中錄取(這與國外多次考試、多次錄取不同)。

因此,建議浙江和其他將開始改革試點的省份,將選考科目的考試設定爲一次,且安排在高三時進行。多次考試從實踐看,只是看上去很美,實踐效果並不理想,不但增加政府部門的組考成本,還增加學生的考試負擔,拉長高考戰線。今年浙江高考,有記者在現場問學生、家長,今年高考輕鬆不輕鬆,學生和家長都說很輕鬆。因爲這樣的高考已經參加過多次了,從高二就參加了。這是真正的輕鬆嗎?!

第三,謹慎推行專業平行志願錄取改革。

實行專業平行志願錄取,需要學生有非常明確的專業興趣,對大學和專業都十分了解,同時大學各專業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從當前情況下,這些條件並不成熟,相對來說,上海的院校專業組志願,既滿足3+3科目組合的需要,又能考慮到學校的專業特色,更適合在推進新高考改革時推廣。

第四,要對大學專業的選科要求進行規範,組織大學開展專題研討會。

大學專業的選科要求,將影響中學的選科,因此,扭轉中學生的功利選科要從大學專業的選科要求着手。目前的選科要求,會誤導部分考生投機選擇。一種方法是,明確規定大學的專業可提出三種選科要求,偏理科專業要求物理科目,偏文科專業要求歷史科目,再就是科目不限。另一種辦法是,從目前大學最多提出三個選科要求,考生只要滿足其中一科即可(比如大學提出物理、化學、生物科目要求,只要選有其中一科即可填報),調整爲大學每個專業提出三個科目要求,考生要滿足其中兩門才能報考。究竟怎樣規範選科要求,要體現大學的自主性。這需要深入聽取大學、中學的意見,不能把高中和大學割裂開來。

第五,高考改革必須堅持推進招考分離,只集中進行科目改革,將無法根本扭轉應試傾向和功利選擇。

只要還實行集中錄取制度,用單一標準來評價學生,高考改革不管怎麼進行科目調整,改來改去,都可能原地打轉。相比恢復高考制度的1977年,我國的教育形勢與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因此,高考改革需要突破傳統錄取的架構,作出更大的改革探索。

在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中,上海的春季高考是真正具有招考分離意義的改革。考生先參加統一測試,再參加學校的面試,一名考生可以申請兩所大學,拿到兩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目前上海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參加這一考試、招生。但遺憾的是名額還有限,在2000名左右,如果上海本科院校50%以上的錄取名額,甚至更高比例的名額都通過招考分離形式的春考錄取,其他外地院校也逐漸參加,那麼,招考分離的改革就可以擴大。

對目前實行的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的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也應該以“招考分離”爲原則,深化改革。具體而言,可將其逐漸與統一填報志願、錄取脫鉤,改革爲在高考成績公佈後,實行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綜合素質評價錄取的高校,自主提出申請成績方面的要求,達到要求的同學可自主申請若干所大學。然後由大學獨立對學生進行評價,根據申請學生的統一高考成績、學科特長(競賽獲獎)、中學學業表現、中學綜合素質和大學面試考察成績進行錄取。

只有大學實行自主招生,獨立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而不是把學生納入一個分數標準體系排序、投檔、錄取,才能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學科,發展個性和興趣。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