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寒衣節的來歷和風俗

寒衣節的來歷和風俗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寒衣節的來歷和風俗:寒衣節最早是來源於周朝的臘祭日,這天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而時間恰好在農曆十月一日,而在之後的《詩經》、《唐大詔令集》、宋代的《歲時雜記》、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場》中都有記載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內容。

寒衣節的由來

寒衣節的來歷天,古人特別注重祭奠先祖,有“送寒衣”的說法,關於“寒衣節”和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以及“下元節”又被稱之爲中國的“四大鬼節”。

而寒衣節最早是來源於周朝的臘祭日,這天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而時間恰好在農曆十月一日,而在之後的《詩經》、《唐大詔令集》、宋代的《歲時雜記》、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場》中都有記載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內容,清朝的《帝京歲時紀勝》有具體提到“寒衣節”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節日的誕生自然有一番說法,據說有很多典故,筆者整理一番,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先秦迎冬禮儀

根據古書記載,天子在農曆十月立冬之日,需要率領三公九卿前去北郊舉行迎冬禮,在禮儀完畢之後要獎賞爲國捐軀的功臣。一般來說,撫卹金什麼的該捐的都捐得差不多了,如果在這麼一個特殊的節日裏還捐錢的話着實有點太過敷衍。

於是乎便有了送寒衣的說法,寓意通過送衣服表達朝廷不會忘記恩情,也希望功臣之後能夠感到溫暖,但是傳着傳着本來送給活人的衣服硬生生的到現在成了燒給死人的衣服,其中彎彎曲曲不足道哉。

二、孟姜女送寒衣

這個典故想必家喻戶曉,咱們這裏就簡略介紹一下,秦朝有江南孟、姜兩家,江家有女取名孟姜女,而其夫則爲範杞良。結果在新婚之夜丈夫被抓去北疆修長城。

這一分別就是陰陽兩隔。孟姜女找到長城處得知丈夫已死,硬生生將長城八百里長城給哭倒了,這麼想來也挺厲害的。至於事後怎樣不必多說,總之孟姜女尋夫送寒衣這個故事在民間廣爲流傳,於是乎送寒衣的習俗也從此流傳了下來。

三、朱元璋“授衣”

農曆十月,基本上全國糧食已經收穫完畢,在古代也是如此。當時有天子穿冬衣的儀式,以此昭告民衆冬天已至。據史料記載,在明初,朱元璋南京稱帝之後爲了表示自己登基順應天時,於是在十月一這一天舉行“授衣”典禮,將收穫的赤豆、糯米煮成熱粥賞賜給羣臣。

於是在南京地區還有着這樣一個說法“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除了這些官方的儀式之外,在這一天人們對於家裏還在外地求學的遊子也會寄一些衣服過去,表示自己的牽掛和關懷,人情之暖亦在其中。

寒衣節的來歷和風俗

寒衣節的風俗

1、燒寒衣

也就是準備供品,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後,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乾淨,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2、吃麪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爲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蕎麪、莜麪。寒衣節吃麪的習俗習俗由來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麪條是不錯的選擇。

3、紅豆飯

後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爲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後,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

4、金銀包袱

下跪磕頭,然後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於圈內,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唸叨對逝世故人想說的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