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半夜驚醒說屋裏兩個媽媽!童言的小祕密你遇見了幾個?

孩子半夜驚醒說屋裏兩個媽媽!童言的小祕密你遇見了幾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愛幻想,也會說出一些大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但是作爲寶媽一定要善於傾聽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童言裏的小祕密。

記得阿瓜有一次發燒,三更半夜醒來後,滾燙的小手摸着瓜媽的臉,滿臉詫異的一句話把瓜媽問懵了:“你是誰?”

我擦,難道是被燒壞了?失憶?電視裏纔出現的劇情竟然發生在瓜媽身上?(苦命的瓜媽!)

“我是媽媽呀!”

“你怎麼在這裏呢?你不是在廚房裏切水果嗎?”撞鬼了?誰會三更半夜在廚房切水果?!

“沒有啊,媽媽一直在你身邊睡着。”

“不對,有一個媽媽在廚房裏切水果。”

“沒有呀。”瓜媽心裏有點發毛了。

“有!你帶我去看!”無奈抱起阿瓜,打開廚房燈,“你看,沒有呢!”

“我剛剛看到媽媽在廚房切水果!”

“是做夢嗎?”

阿瓜點頭,尼瑪呀,嚇壞寶寶了!

沒多久,阿瓜又沉沉睡去了。

孩子半夜驚醒說屋裏兩個媽媽!童言的小祕密你遇見了幾個?

到底怎麼回事?

這是6歲前的孩子都有的特點,他們由於心智未夠成熟,經常將現實與夢境混淆,逼真的夢境會讓孩子誤以爲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比如他們可能起牀時會跟爸媽說“我剛吃了一個大西瓜,好甜好甜”,甚至會哭着說“我剛剛被奶奶打屁股了,好痛”,“XX搶了我的玩具飛機,還用飛機敲我的頭”,“我剛剛坐了一趟小火車,太好玩了”……面對這樣的童言童語,爸媽們不要認爲孩子瘋了或在撒謊,而是因爲他們的小小腦袋還分不清夢境與現實。你們家也遇見過這樣有趣的瞬間嗎?

當孩子到了6,7歲後,他們由於生活經驗逐漸增多、認知水平提高、記憶力也變得越來越準確,他們的心智會上升到一個臺階,心理出現主客觀的分化,即"現實與夢境的分離",有些孩子會稍微早一些。這時候,他們夢醒後會知道,嗯,原來我剛纔做了一個夢。

孩子半夜驚醒說屋裏兩個媽媽!童言的小祕密你遇見了幾個? 第2張

面對孩子的童言童語,大人千萬不能嘲諷或指責

孩子把夢境當現實處理,那是因爲他們真的這樣認爲,沒有故意而爲之。

大人如果批評孩子撒謊,可能會因此點醒了孩子,哦,我原來是在撒謊,新奇的發現會讓孩子加強“撒謊”的行爲,到慢慢發展成爲有意而爲之的撒謊,一旦養成習慣,將難以糾正。

如果大人嘲諷孩子“瘋了”或“思維混亂”等,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容易給孩子貼上了這樣的標籤——”我是不是腦子有毛病“?這種標籤是非常嚴重的。就如同一個身體健康的正常人被經常灌輸“你有病”的暗示後,就會莫名得病一樣,心理的擔憂會影響身體機能從而導致病變,在心理學上稱爲“負面的暗示”,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孩子半夜驚醒說屋裏兩個媽媽!童言的小祕密你遇見了幾個? 第3張

那麼,怎麼樣纔是正確的對待呢?

不管孩子敘述得多麼無厘頭或不着邊際,爸媽需要做的就是耐心聆聽,不要對孩子的話語進行批判,而是用“嗯,原來是這樣”,“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知道了”等類似的話語對待即可。如果孩子因爲把夢境當現實而導致心生恐懼或傷心,大人只需輕擁孩子安撫“爸媽始終跟你在一起”,”別擔心,有爸媽在“,待孩子平息情緒即可。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他們成長的必經階段,而對於大人來說,除了理解就是等待孩子慢慢成長,到他們心智足夠成熟後,這樣的狀況就會慢慢消失了。

除了夢之外,6歲前的孩子還容易把想象跟現實混淆

舉一個例子,3歲的洋洋想吃酸奶,爸爸:“你問媽媽,如果能吃的話就給你拿。”

洋洋:“媽媽,我能吃酸奶嗎?”

媽媽:“不行,你中午才喝完酸奶,酸奶喝多了不好。”

洋洋跑到爸爸面前,爸爸問:“媽媽說可以嗎?”

洋洋說:“媽媽說可以!”

洋洋的話被媽媽聽到了,“你個大話精,媽媽明明說的是’不能吃‘!”

爸爸傻眼了,孩子咋能睜眼說瞎話呢?

這其實是孩子內心裏非常渴望能再喝一瓶酸奶,她把內心裏希望的事情跟現實混淆,而並不是有意而爲之的“撒謊”行爲。

孩子半夜驚醒說屋裏兩個媽媽!童言的小祕密你遇見了幾個? 第4張

這時爸媽該如何應對這樣的熊孩子呢?理解寬容即可!

謹防孩子由於想象與現實混淆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這類傷害也大多數發生在6歲前的孩子,有些7,8歲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行爲。比如,小木在看了超人之後,把自己想象成可以飛的超人,趁家人不注意站在窗邊,手一張、腳一蹬就往窗外跳,他在腦袋中幻想着自己能像超人一樣漂亮着陸,但結果可想而知。所以小編不建議讓孩子單獨看電視,即使單獨看,也建議爸媽先選擇好適合孩子看的內容,以免給孩子造成誤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