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隔代寄養”也有好處

“隔代寄養”也有好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暑期來臨,許多孩子成爲“候鳥族”,被父母送到祖輩身邊“隔代寄養”,這已經成爲許多家庭中的普遍現實。那麼,在老齡化、“獨二代”、人口流動等社會大背景下,“隔代寄養”究竟有何利弊呢?老年人在其中又該如何作爲呢?

“隔代寄養”也有好處
  某報前不久的一項調查顯示,87.8%的受訪者坦言,目前年輕人將孩子隔代寄養的現象普遍,其中38.0%的人認爲“非常普遍”。但是,57.6%的人認爲隔代寄養弊大於利。可以說,隔代教育正逐漸被“妖魔化”。  社會轉型時期  “獨二代”催生隔代監護  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國家統計局2011年發佈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佔8.87%。  另一個不可迴避的現象是,家庭教育進入“獨二代”時代。我國實施獨生子女政策已經30年,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成年、育兒和工作,第二代獨生子女也已出生、入園。隨着“獨一代”與“獨二代”在家庭中構成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出現了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方面,“獨一代”正處於事業發展的關鍵期,工作、進修的壓力很大;另一方面,在時間、精力和經驗上佔有優勢的祖輩,在“隔代親”的影響下,甘願爲子女帶養孫輩。“全職奶奶”、“全職外婆”的比例不斷上升,她們除了要對付孩子的“吃喝拉撒”,還要緊跟當下的早教潮流。某種意義上講,這應當歸於“四二一”家庭代際結構的比率迅速增長。已有研究表明,獨生父母家庭中的“祖輩爲主照料”比例高於非獨生父母家庭。  人口流動的大背景,出現了寒暑假的孩子候鳥般往返父母與祖輩家,以及農村的留守兒童現象,這也使得隔代教育成爲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一個特殊的社會問題。有研究者對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後認爲,當年我國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已經達到2290萬人,超過半數的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雙方分離,其中絕大多數由祖父母隔代監護。  一味“妖魔化”不可取  隔代教育利處並不少  近年來,要求警惕隔代教育對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觀點很多,將隔代教育看做是一種消極的家庭教育,是目前對隔代教育進行評價的主要傾向。  有的對隔代教育中的祖輩家長的素質提出質疑;有的認爲隔代教育“會帶給被代養孩子身心發展的許多不利”,“是誤人子弟的一種教育方式”;有的甚至把隔代教育看做是“未成年人犯罪不可忽視的家庭因素”。  在城市中,已經有一些年輕父母,開始有意識阻止孩子和老人過多接觸,儘管必須爲此支付一筆不小的保姆費用也在所不惜。  應該承認,祖輩家長在接受現代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教育手段、控制親情對教育行爲的影響以及動作靈活、言語流暢和思維敏捷等方面不如孩子的父母;隔代教育中的祖輩家長容易發生溺愛、保護過度和管教不嚴等消極的教養方式和教育行爲,對孩子身心的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  然而,祖輩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具有自己的長處。與孩子的父母相比較,祖輩家長在教養孩子上有較多的時間、較多的耐心、較多的理解和較豐富的經驗,不容易出現急躁、強制和簡單粗暴的教育行爲,祖孫關係往往比親子關係更爲融洽。  與孫輩共同生活、帶養孫輩是許多祖輩的需要。面對年輕父母過重的工作壓力和教養負擔,許多祖輩家長希望自己能對子女提供幫助,而照管孫輩往往是這種幫助的第一選擇。祖輩對孫輩之間的親情重於父母與子女,“隔代親”是老年人的一種心理特點;含飴弄孫,是老年人的一種樂趣;從積極的意義看,帶養孫輩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隔代教育有利於體現老年人自身價值,滿足老人精神需求,提高社會的幸福感。  祖輩家長介入家庭教育,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從我國人口發展趨勢看,0-14歲兒童在總人口中的比率逐年下降並將持續相當時間,60歲以上老人比率逐年增長的趨勢也將繼續存在,老人對兒童影響的增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從家庭代際結構的發展看,由獨生子女政策而出現的“四二一”家庭的比率逐年增多並將成爲我國家庭代際結構類型的主流。“四二一”家庭中父母對老人和孩子的家庭負擔增大,需要祖輩介入兒童教養過程、分擔兒童教養責任。  隔代教育是老有所爲  社會應鼓勵、支持和引導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隔代親”背景下的祖孫關係、兩代家長的教育代溝、對隔代教育本身的利弊分析和對策,都需要有新的認識。  60-70歲的老年人,經過長年學習和實踐積累的知識經驗和技術技能、在對中青年時期的經歷進行反思基礎上,作爲過來人對事物發展的判斷能力等絕不低於中青年人。  隔代教育恰恰是“老有所爲”的重要體現。我國現有的老齡工作或老年人工作可以大致分爲兩大類,一類是保障性工作,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等;另一類是開發性工作,即開發老年人才資源,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包括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爲等。在這兩大類老齡工作中,家庭中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卻能橫貫兩頭,既能滿足老有所樂的需要,又能實現老有所爲的意願。因此,鼓勵、支持和引導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應該成爲我國老齡工作的重要內容。  當然,對祖輩進行隔代教育給予一定的指導是必要的,因爲在隔代教育中,祖輩的教育觀念、教育態度、教育能力和教育行爲還存在許多誤區和不足,需要通過指導獲得轉變、端正、提高和改善。事實上,指導祖輩家長提高隔代教育質量,已經成爲許多祖輩家長自身和父母家長的要求。現在,全國不少社區紛紛爲老年人舉辦教育講座,對祖輩進行隔代教育的指導,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這是不夠的,因爲目前隔代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並不完全是祖輩的責任,父母的處理不當也給隔代教育帶來不利影響。有的父母將教育子女的法定責任推給孩子的祖輩,自己不帶養孩子,造成親子教育與隔代教育的主次顛倒;也有的父母只看到祖輩隔代教育的不足和消極的一面,不願意甚至阻撓祖輩帶養孩子;還有的父母對祖輩帶養孫輩的心願和行爲不理解、不滿意、不尊重,當兩代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出現分歧、矛盾、衝突時不冷靜、不理智、處理“不藝術”,挫傷了祖輩的積極性,影響了父祖輩關係和祖孫關係,對家庭教育帶來不利影響和後果。  因此,在重視對祖輩家長進行隔代教育指導的同時,應重視對父母進行教育責任的指導,正確處理兩代家長的教育“代溝”。  觀點碰撞  親子理念不能缺失  雷泓霈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非常熱衷於親子教育。  所謂親子理念,就是隨着教育的發展,以成人爲核心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應逐漸向以孩子爲核心的方向發展。各種家教行爲、教育行爲將孩子的情感需要、心理需要和陪伴需要,放在中心位置,通過親子教育、親子關係、親子交往,親子游戲等,給孩子更多生活陪伴、教育指導、情感交流和人格尊重,讓孩子在和父母共情的環境中得到和諧發展。  親子理念20世紀末期在美國、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等興起後,已成爲一種專業化的新型家庭和教育模式。“它使家庭教育更科學、更民主、更有成效,使子女身心發展更健康,使父母與子女情感更融洽,使家庭生活更幸福,使家庭教育指導水平更高”。比如當下美國,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的融洽程度比上個世紀有所提高,親子教育就有一定的功勞!  成人需要溫情和朋友,孩子當然更需要父母陪伴和各種親熱。這種陪伴,能給孩子帶來無聲的精神刺激、理念薰染,讓孩子的內在一直保持較高的和諧度和溫暖狀態,得到均衡發展。因爲擁抱、談心、溝通、交流,看似平常和簡單,對孩子卻是美好的精神安慰,這就是所謂的“父母之愛和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教育營養品”。  “溫暖的懷抱、慈愛的眼神、溫柔的話語、肌膚相親,是一個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長的不可或缺的東西。”儘可能用自己的行動爲孩子提供更多精神溫暖,這是家庭教育的底線,不能缺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