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寶寶的智力,有必要開發嗎?

寶寶的智力,有必要開發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畢竟智力,許多人認爲與智商類似,是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基本因素之一。在高考獨木橋的大環境下,智力的開發成爲廣大家長心甘情願投資的重要項目。

我倒覺得開發智力是一個過於狹隘的育兒活動,更準確更恰當的應爲:提供適當環境以支持大腦的發育發展。

啥是“適當環境”?就是要安全,且有一定量的刺激。

所以我們育兒的目的,是盡全力爲寶寶的大腦發育提供安全且有一定刺激的環境,希望寶寶長大後有適應社會、生存發展的能力。

寶寶需要哪些能力?

寶寶的智力,有必要開發嗎?

那麼小寶寶與周圍的環境和人交互,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

觀察力

觀察,不僅僅是指看、看見、還要明白、認識、瞭解,需要一定的認知能力,比如:記憶和簡單的對因果關係的理解。

就像4歲的小朋友甜甜,和媽媽一起上菜市場買東西,看到苦瓜,就問媽媽:“媽媽,爲什麼這個黃瓜疙疙瘩瘩的,是長包兒了麼?” 她又看到了一位身材豐滿的女性,就又對媽媽說:“媽媽看,那位阿姨要生小寶寶了。”

甜甜看到了一個類似黃瓜的蔬菜和一位有肚腩的女性,這讓她聯想起了黃瓜和懷孕的表姨。這說明她對黃瓜和懷孕的表姨是有印象的,有理解的。

黃瓜的形狀是彎彎的,顏色是綠色的,有些小刺。懷孕的表姨是胖胖的,有肚子。憑她的因果推斷,彎彎的綠色的蔬菜叫黃瓜,胖胖的有肚腩的女性是要生寶寶了。

她還記得上次出水痘長包包時她的手上的那個樣子,和苦瓜上的包包很像,所以她推斷,黃瓜也可能會長包包。

這說明她有很強的觀察力和一定的推理能力,不管她的結論是否正確。

描述力/表達力

包括用語言,動作和其他方式來敘述自己的觀察、表達自己的需要、情感、想法的能力。

還是看上文的例子,甜甜用了“疙疙瘩瘩”這個詞,來描述苦瓜凹凸不平的表面,這是很強的表達力。

除了語言,寶寶還需要學習如何用肢體語言、聲音聲調、面部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如何用音樂、藝術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從而讓外界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產生了解。

分析解決 能力

這是種尋根問底、找出原因、解決方案的能力。

比如:小強在用積木搭高樓的時候發現一旦到一定高度,樓就倒了,他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真是懊惱。

如果他能夠不斷試驗高樓的地基的寬窄、高度,找到更穩固的基礎來搭更高的樓,或是換不同形狀的積木,這說明他有很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造力

是在原有條件下作出新的排列組合某些元素來生成新的事物的能力。

從畫一幅畫,到用樂高搭一個飛機,寶寶今天在遊戲中的創造就是明天的技術創新。創造可以成爲一種習慣和思維方式。

適應力

生活中的變化不斷,從換老師、換學校到搬家,我們常常要應對變化帶來的壓力,並從自身作出調整來重新達到平衡放鬆的狀態。

個性敏感的寶寶可能天生對變化的適應力欠佳,就更需要家長的幫助支持,來提高適應力。

交往能力

包括主動和陌生環境、人物交流的能力(俗話叫自來熟)、和他人合作遊戲玩成一項任務的能力,還有衝突發生時和平解決的能力,都是極爲重要的“軟能力”,不是考試分數可以評估的,也不是名校就學可以保證的。

事實上,社交能力是近幾年來纔在美國的幼教業流行起來的概念。有這些能力的寶寶,無論在學校學習中還是生活的人際交往中,都會運籌帷幄。

家長該怎樣做?

那麼家長該用什麼方法來培養這些能力,支持寶寶大腦的健康發育發展呢?

同寶寶說話

語言發展能力強的寶寶都有至少一位家長,在孩子身邊不斷描述孩子的經歷,大量運用動詞、名詞、形容詞,比如:

家長可以說:“寶寶用四個正方形的磁鐵搭片圍了起來,又在上面用四個三角形的放在上面,看起來像個小房子,是小房子麼?”

然後,家長還可以問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寶寶搭的是什麼啊?誰在裏面啊?怎樣讓它更大些啊?”

與寶寶一起聽音樂,製造音樂

舒緩的音樂可以平息情緒,歡快的音樂可以釋放心情。

我們都知道聽莫扎特是良好的胎教,其實出生後的寶寶也很欣賞音樂。經常給寶寶放音樂聽,有歌詞的沒有歌詞的都可以讓寶寶調整情緒。

家長還可以回收塑料的瓶瓶罐罐,裝入穀類豆類封好,來製造一些簡單的樂器,同寶寶一起創造自己的音樂。

感官類遊戲

尤其是2歲左右的寶寶,是感官發育的關鍵期,開放性的遊戲媒介,如:水、沙、橡皮泥、手塗畫顏料都是很好的感官類遊戲媒介,常常玩弄可以幫助寶寶大腦感官區的發育,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允許寶寶受挫,並幫助 ta承受

國內盛行挫折教育,其實家長也沒有必要刻意給寶寶創造挫折,成長中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

比如:家長可以在在寶寶打不開玩具罐子的時候,稍等片刻,讓寶寶自己掙扎一下,看看能否自己解決。

或者在寶寶想要什麼卻得不到的時候,不要滿足ta的要求(新玩具、零食等),而是幫寶寶表達出沮喪的情緒,可以適當地運用身體接觸來幫助年幼的寶寶來承受這些挫折帶來的壓力。

運用手語來交流

對於語言還未發育完全的寶寶們來說,家長可以學習手語,或是自創手語來同寶寶溝通,幫助寶寶表達自己的需要。

如:想要更多的食物,吃飽了,想要抱抱,想要一個玩具,等等。這樣,寶寶發脾氣,哭鬧的情形會減少。

同寶寶一起讀書

不光讀字,把所有的畫兒都自由發揮,講解講解,然後讓有語言能力的寶寶也來給你講書。這樣有助於發展寶寶的描述表達能力和想象創造力。

安靜輕鬆的環境

沒有什麼比大自然更適合寶寶發育觀察力、描述力、創造力的背景了,在室內,盡求自然光、天然色的佈置傢俱,用天然顏料製造的玩具。

避免用過於吵鬧、顏色對比衝突過於強烈的電子玩具,給寶寶造成過多的感官刺激,不利於ta們安靜思考、探索。

撫觸

肢體接觸對某些寶寶有平復的作用,促進ta們的大腦發育,也是家長表達愛意,促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心情愉悅有安全感的寶寶,學習什麼都比較快。

鼓勵寶寶主導性遊戲

這一點對中國家長來說歷來是挑戰,放下自己的計劃,讓寶寶來決定玩什麼、怎麼玩。

家長只需要跟在寶寶後邊,描述、支持、分享即可。這樣可以給寶寶更多的機會來創造、分析解決問題。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