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母子分工,讓吃飯成爲孩子自己的事

母子分工,讓吃飯成爲孩子自己的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朋友們週末的playdate,其中一位朋友好奇地問媽媽,“怎麼從來沒見你爲明明的吃飯而煩惱”?媽媽爽快地回答道,“爲什麼煩惱?有什麼可煩惱的?吃飯是明明自己的事情啊!”媽媽此話的意思,倒不是說明明是個吃飯多麼棒的小朋友,鑑於三歲這個特殊年齡,很多的時候,明明也會因爲貪玩而顧不上

母子分工,讓吃飯成爲孩子自己的事

(明明把胡蘿蔔當零食,02.17.2016)

【絕不特殊化】自從明明開始吃英語中所說的Table Food(不再是輔食),就一直是和爸爸媽媽吃一樣的食物;當然,最初之時,媽媽也會照顧小朋友的咀嚼和吞嚥能力,做一些比較軟的食物,但一直堅持的原則就是,絕對不給明明特殊化,爸爸媽媽吃什麼,小朋友就吃什麼,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吃就餓着,而且挑食的結果也是餓着。

【給予參與權】也是自從明明會說話,或者知道食物的名稱之後,一日三餐吃什麼,媽媽都會提前問小朋友,小的時候是二選一,現在大了,尤其是開始幼兒園生活之後,媽媽則是每天晚餐時會問,“明天晚餐吃什麼”?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第二天的晚餐,這樣給小朋友一定的參與權,讓明明覺自己是家庭一員受到尊重的同時,也會對自己的選擇與決定更負責,第二天自然就會開心地吃晚餐。

【不喂且不哄】兩歲半開始訓練明明自己吃飯,吃得再髒再亂,都沒有問題。也是自從小朋友獨立吃飯的第一天起,媽媽便將吃飯的主動權交給了明明自己,爸爸媽媽不喂也不哄,更不象很多媽媽一樣,見小朋友吃得不夠多,或者就是自認爲小朋友沒有吃飽,便會邊哄邊喂,“寶貝,多吃一口吧”、“就再吃最後一口”、“再吃一口,我就…”(許下諾言)......這類的話語,在明明家的餐桌上,是絕對不會出現的,如果明明自己說“我吃飽了”,那就吃飽了;而且如果明明自己離開餐桌了,媽媽也默許小朋友吃完了。

【定時不定量】媽媽在開篇已經提到,在小朋友吃飯這個問題上,媽媽的角色是決定吃什麼、以及什麼時候吃,而明明的任務則是決定吃不吃、吃多少,也可以說是定時不定量吧!當然,這裏的“定時”還有兩層意思,一是每天的什麼時間吃;另一是視食物的難易程度,規定明明在一定的時間內吃完。而至於吃多少,完全由小朋友自己決定,平時一餐可以吃10個餃子,那麼今天在規定的時間內只吃了5個,或者明明自己說“吃飽了”,那就吃飽了吧!餓肚子是自己的事情。

【重質而非量】說實話,很多時候,明明也有挑三撿四的現象,但媽媽的做法則是,保證每餐菜品的種類多一些,以求營養的全面而豐富,比如說,媽媽會將豌豆粒、玉米粒、胡蘿蔔丁、雞丁等炒在一起,明明不需要吃得很多,只需要每樣吃一點兒,這營養均衡方面,就不用擔心了。媽媽個人認爲,多樣食物、每樣吃一點的“質”,遠比單一食物大“量”吃,要好許多。

【三分飢與寒】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寒的問題與今天的主題不符,媽媽就不多說了。而這“三分飢”,其實也是自從明明6個月開始加輔食之時,兒醫就一直強調的,寧可餓一點,也不要over-feeding(過度餵養),想必這“飽”比“飢”的危害更大吧!因此,媽媽們,小朋友餓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也算是他們對自己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吧!

【吃乃人本性】說了這麼多,其實關於小朋友吃飯這個問題,最關鍵的一點媽媽們有沒有記住?吃乃人之本性,如果說其它任何方面的不同,如性格與習慣,都是每個小朋友的個體差異,那麼吃這個問題,會有差異嗎?誰餓誰知道,小朋友不可能讓自己餓着,所以一餐兩餐不吃,真的沒有關係,餓了他們自然就會要吃了;明亮兄弟的兒醫甚至說過,不吃就餓着,餓一天兩天,都是沒有問題的。(這裏說一句題外話,有時小朋友不吃飯,可能也是因爲不舒服或胃口不好,此時媽媽們哄着喂着吃,反而會適得其反。)

【習慣成自然】雖說【吃乃人本性】,媽媽們不用擔心小朋友“拒絕”吃飯,但很多時候,習慣成自然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一直是媽媽哄着喂、追着喂,那麼無形中小朋友就會認爲,這就是吃飯應有的方式;而對於一直獨立吃飯的明明來說呢,不吃就餓肚子,小朋友就明白了,喜歡吃就多吃,不喜歡吃也一定要少吃,否則餓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哦!

媽媽最後語:好吧,說到這兒,大家應該已經很清楚了,在明明家,絕對不會出現“寶貝,你再多吃一口吧”的勸吃現象;更不會出現滿屋追着喂的現象;象有的小朋友一餐飯要吃上一個小時(甚至更長),再有甚者,飯桌如戰場,在明明家,那更是不可能。把該有的權利交還給小朋友自己,讓吃飯真正成爲孩子自己的事情,媽媽不但不會徒增煩惱,而且小朋友自小乖乖吃飯的同時,也學會承擔一份責任,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豈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