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美食資訊 > 網友熱評《舌尖》"抄襲"BBC:說學習更恰當

網友熱評《舌尖》"抄襲"BBC:說學習更恰當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萬衆期待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終於播出了。第一集《腳步》剛開始,講述了藏族小夥白馬佔堆爲弟弟採集野蜂蜜,要攀爬相當於10層樓高的大樹,而這個鏡頭在BBC紀錄片《人類星球》第4集中,就有非洲土族攀爬百米大樹採蜜的場景。於是,網友紛紛表示有抄襲之嫌。

有網友甚至拿此事調侃“瓊瑤告於正抄襲事件”,“舌尖上的BBC,瓊瑤老師您別哭了,央視也喜歡抄抄的。”並附上了BBC和《舌尖2》的兩組相似鏡頭(見圖)。對此,《舌尖2》的導演陳曉卿並沒有否認,但他不認爲這是抄襲,“藝術都是相通的,我們有致敬的成分在裏面。”大家怎麼看?

網友熱評《舌尖》

 

一人一嘴

抄襲不抄襲,話不能亂說,這個詞在法律上有專門含義,需要證據支持的。不過,就作品欣賞角度看,有雷同或似曾相識之處,毫不奇怪。金庸之於大仲馬,中國若干代作家之於馬爾克斯,例子比比皆是。不過抄襲這事,不告不理而良心自知,所以,我們講的抄襲,只有在經過法律處置上,纔有“知識產權”意義。至於從審美角度看,還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最多說句:第一個用花來形容美女的,是睿智;第二、第三……個呢?是笨蛋!童鞋們懂就行了,名家也是人嘛。 @在後

非洲高樹採蜜和中國藏族的一致,恰恰說明了遠隔萬里生活形態相近之趣,導致拍攝視角也容易趨同。很難想象如果不是這樣,或者不是學習人家拍,還能怎麼拍會更優秀。網上總有一批所謂挑鏡頭漏洞,挑穿幫鏡頭的熱心分子,非要把活潑的文藝作品當做屍體來解剖榨汁,把大家的興趣從舞臺拉到後臺的更衣室,其狹窄心理就和各種舟子一樣離奇不堪。@知遇

向經典致敬的文藝作品的確很多,《舌尖2》主創能大方承認,比起百般辯解的比如郭某明之類已經強多了。從故事本身來講,大家都以爲自己家鄉的風俗有多奇特,其實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鄉下殺豬邀請鄉鄰吃豬雜小朋友玩豬尿泡,我一直以爲是我們湘西的“民俗”,後來才知道,豈止全國,連西班牙的鄉親們都這麼玩的。@道哥

天下文章一大抄。攝影圈也一個德行。可恨?可憐?可諒?這裏頭有一個經典與創新的問題。當然,創新是理想。水平一般的,模仿也說得過去,最差的就像熱播的電視劇中,拿把手槍,不換彈匣,殺死幾十個。@清風

以前有個惡毒玩笑:在做了某種好事或壞事之後,說是向某某人去過的地方致敬。現在的模仿或抄襲,也說“有致敬的成分”,看來以後山寨貨也可說是向某產品“致敬”了——模仿就是模仿,何必發明這個婉詞! @龍兄

於我這樣的一觀衆來說,更關注的是其核心,也就是爬樹採蜜這個事情。既然這是真實存在的,那我當然希望看到最好的展現形式。要說別人曾經以這個角度拍過就不能再拍,那以後咱出去旅遊還拍不拍了?@沒有

什麼叫抄襲?拍攝手法叫抄襲?人家爬樹叫抄襲?吃個蜂蜜叫抄襲?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叫抄襲?還是人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叫抄襲?@鎮江網友

沒有什麼抄襲不抄襲,重要的是這個節目所表達的內涵和意義被人理解,被人看懂,符合大衆口味,被百姓喜歡!藝術來源於生活,相似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經歷也會造就出相似的藝術形態!大家要理智看待這個問題。@鄭州網友

四大名著拍了那麼多版本怎麼沒說抄襲,一說到跟外國有關的東西就說是抄襲,你們這叫崇洋媚外!@無錫網友

看看評論裏國人對抄襲的看法就知道這個國家能否強大了。@BumpOfChicken

無抄襲,不中國。@南京網友

我每天都吃飯睡覺拉屎,我原來是抄襲了全人類的創意。@寧德網友

現在央視的紀錄片都在向BBC和探索頻道學習,不能算是抄襲。連他們導演自己都說在模仿BBC。但是我覺得說抄襲太過了。@江蘇網友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