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總喜歡拿別人東西,這樣教育才有效果!

孩子總喜歡拿別人東西,這樣教育才有效果!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知道你家的孩子性格是怎樣的,但是做家長的要教會孩子各種做人的道理,孩子總喜歡拿別人東西,這樣教育才有效果!

陳女士的女兒朵朵(化名)今年7歲,在某幼兒園讀大班。前段時間,朵朵去鄰居張先生家玩,沒過一會兒便急匆匆回家,還跑到自己房間躲了起來。不一會,陳女士接到了張先生的電話,說自己女兒新買的錢包不見了,所以來問問是不是朵朵拿走了。陳女士趕緊拉來朵朵仔細詢問,一開始朵朵還支支吾吾不肯承認,直到陳女士在枕頭底下翻出那個錢包,她才辯解說是因爲覺得錢包漂亮,想先拿回家玩兩天。看着女兒戰戰兢兢的樣子,陳女士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只好訓斥了她幾句,帶着她把錢包還了回去。

朵朵偷拿他人的東西不是一次兩次了。去年6月,朵朵就偷偷把同班同學新買的手錶帶回了家,結果對方家長髮現後,上門把她好一頓數落;去年11月,朵朵偷拿了同班同學的飯勺;去年12月,朵朵又偷拿了同班同學的假髮前後加起來,光陳女士發現的就有5次。由於朵朵還多次拿新玩具回來,這些玩具究竟是她自己用零花錢買的,還是從同學那偷拿的,就很難辨別了。

孩子總是喜歡拿別人東西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讓不少家長很頭疼,因爲孩子還小,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對此,專家表示,當衆斥責孩子是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問清原因,然後向孩子明確自己的態度,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是不能亂拿的。

孩子總喜歡拿別人東西,這樣教育才有效果!

兒童心理學研究分析,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有兩種心理因素引起: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望,他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充滿好奇心,而且很想馬上獲得。在這種私有欲的引領下,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佔爲己有。另一原因是孩子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刺激和神祕呀。可見,孩子剛開始偷拿別人的東西,主要是在外界誘因的驅使下,通過自身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如果家長不給予正確的引導,就會逐漸演變成偷竊行爲。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順手牽羊的行爲時,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

對孩子的需要應適度滿足

現在的家庭對孩子的需要往往滿足過度,容易造成孩子一種思維習慣: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佔”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因此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不能一味地全部滿足,有些要求可以讓孩子通過努力去實現。

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並不太需要的東西,這本來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長既不給他提供,又不作解釋,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導致他產生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爲己有的不良行爲,說起來,這實在還是一種對家教過嚴的“報復”行爲。

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然後再幫助她清晰規則,就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

在這個規則中,我們成人比較容易重視前半句,就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忽視了後半句,“自己的東西歸自己支配”,所以孩子的東西我們一樣需要尊重,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孩子的東西。孩子恰恰透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來體驗到尊重感、界限感,進而才能夠去尊重別人的東西,不拿別人的東西。


幫孩子形成是非觀念

家長髮現孩子偷拿東西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千萬不要鄙視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另外,家長也鼓勵孩子及時歸還,主動道歉。
如果孩子沒有勇氣歸還,家長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物歸原主。事後,也要嚴格監督,多點耐心教育。讓孩子知道偷拿行爲是不可取的,平時家長也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須警惕孩子說謊

若孩子經常“拿”東西,家長則要格外當心。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書包,即使多一件小物品,也要問清來路。如果孩子說是朋友送的,即使懷疑孩子說謊,也不要當場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長覈查,不要輕易定性孩子偷盜。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拿別人東西視而不見,以防患未然。

總之,偷拿東西這個壞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過度縱容和忽視,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如果覺得有必要,也可以做適當的懲罰!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