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接受不了失敗,例如下棋,只能贏不能輸,輸了就撒潑打滾就地起義……在學校比賽不能輸,輸了就找父母哇哇哭,總之,就是不能輸,輸不起!“輸得起”,是很多成年人都不具備的品質。然而,我們必須明白,輸得起,才能贏得起!輸得起,那纔是真的贏。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讓孩子輸得起,經受得住挫折呢?

有人說,我家孩子自尊心很強,稍微說他不好什麼的,就接受不了……(在文最後的牛媽心語,會和大家解釋,什麼叫自尊,自尊心高和低有何不同,怎麼引導)

首先,我想用兩個對比,來分享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第2張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第3張

區別在哪裏?

這兩個媽媽都在激勵孩子,都表現得很積極。

左邊的媽媽,更關注孩子參加比賽這個過程,有種“重在參與”的意思。

而右邊的媽媽,更關注孩子參加比賽的結果。有種“勢在必得”用結果牽引孩子行爲,激勵孩子朝着最高目標奮鬥。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第4張

區別在哪裏?

左邊的媽媽淡化了比賽的結果。聽了左邊媽媽的話,有種輸贏已經不重要了。

右邊是常見的激勵方法,有種,“別怕,我們是你堅強的後盾”的趕腳。孩子聽了這樣的話,依然是“ 勢在必得“的趕腳。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第5張

區別在哪裏?

比賽一開始,拼的就是過去的努力和現在的運氣!緊張都是難免的,既然是比賽,就都想贏,但是……

左邊的孩子在比賽前更充分的準備和臨賽前更從容的心態,會讓他更好的發揮,

而右邊的孩子,比賽前信心滿滿、臨賽前也激情滿腹,贏了可能更加興奮,輸了的話……前後落差很大啊!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第6張

好的準備和心態,並不能確保可以贏,

但每個孩子面對輸贏,

可以完全不同。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第7張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第8張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第9張

爲什麼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到底“重在參與”還是要“抱着贏的決心”? 第10張

區別在哪裏?

1、左邊小明的媽媽,從頭到尾都在強調結果不是最重要,但我們要通過過程爭取好的結果,(也就是能接受失敗的結果,但要抱着必勝的心態)。而右邊的媽媽一直在強調,相信孩子有好結果,拉高了孩子的心理預期!

儘管,結果出來之後,對輸了的孩子,所有的媽媽都喜歡說“沒關係,重在參與!”但:

左邊小明會認爲媽媽是真誠的,而林林媽突然轉變態度,林林自然認爲這是虛僞的安慰,甚至認爲這是媽媽失望後的無奈。

2、左邊小明媽媽,把結果都歸結在過程中,而林林媽媽讓孩子找不到“失敗和贏”的原因,贏了是必然的,輸?從來沒想過啊,表示很無助……

只有將結果和過程聯繫起來,纔可能在每一次比賽後對於過程更有收穫,

纔不會因爲一次“贏”而誤認爲自己天生只會贏,下一次如果運氣不佳輸了,就更加難以接受而輸不起了。

牛媽心語

有些媽媽認爲,對結果在意,總比那些輸贏無所謂好啊,萬一總是傳達輸贏不重要,那麼就沒有成功意願,這又是一個問題了啊!

這是自尊心差異導致的!

什麼叫自尊呢?自尊就是孩子對整體自我的評價和判斷,自尊高,那麼就有成功動力,我相信我能做的更好!有些人自尊心低,輸贏無所謂,“我就是這麼一個人!80分優秀,不求更好!”

然而,自尊如果依賴於結果之上,這種自尊越高,越容易受到打擊!因爲孩子就會認爲“失敗”和“批評”是對自身價值的“控訴”和“打擊”。如果持續將這種自尊建立在結果之上,他們可能在遇到阻力或失敗時,會非常無力和無助,或者放棄,最後將這種原因歸結於“人格缺陷”,自己“天生就不如他人!”或者再年長一些就會認爲自己“愚蠢”,年幼的孩子就會覺得這是“壞”的標誌,這種“壞人”的感覺甚至會持續到成年。

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大約有1/3到1/2的學齡前兒童、幼兒園兒童和小學一年級兒童表現出這種“無助”模式。

反之,如果自尊不建立在結果之上,那麼這樣的高自尊,高成就動力,才能讓孩子遇到失敗和挫折時,積極的尋找新出路和新方法!這才真正的叫成功!

沒有哪一次比賽是終點,一次比賽、一次考試都不是……日本著名的哲學家稻盛和夫先生說,“人生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爲高尚。”我們最終要教會孩子的,應該是抱着贏的心態,面對比賽積極準備和應對,但要做好接受失敗的準備。高自尊不建立在成功的結果上!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