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第2張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第3張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第4張

我也不知道,爲什麼這兩件事在時間順序上安排得那麼好,而且也不知道前一晚自己怎麼會突然那麼慷慨地將整塊巧克力塞進了孩子的嘴裏。因爲在這之前,我一直反對孩子吃糖果,更別提在晚上臨睡前給他吃含有咖啡因的巧克力。如果給,那一定是咬一點點,當然經過之前的多次教導之後,孩子也會很明白、很乖巧地配合,只咬那麼一點點。

看着孩子渴望而又剋制的眼神,突然有一絲心疼,於是反慣例地將整個兒巧克力塞進了他嘴裏。那一瞬間,在孩子的眼裏,我看到了他的驚訝、驚喜,然後是深深的滿足。

說實話,那顆巧克力真的不大,但孩子回報給我的卻是那麼多。他突然爬上我的膝蓋,抱着我親了又親,一遍又一遍,發自內心的說着:“謝謝媽媽,謝謝媽媽!”

這一切只是因爲塞進他嘴裏的是一整顆的“巧克力”,一塊巧克力而已。

這一聲謝,謝得我感動而又慚愧。那時候,我就在想: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無傷大雅,偶爾滿足一下孩子又如何呢?

慾望真是一種奇怪的東西,你越是去限制它,它反而膨脹得越大。

諾諾讀小班的時候,有一天,班主任老師通過QQ跟我交流。她很小心翼翼地告訴我,發現最近諾諾有個習慣不是很好,無論是老師分零食,還是小朋友帶零食去學校,他都會很眼饞,有一種迫不及待想要的感覺,生怕零食被搶光。

老師說諾諾就讀的班上,確實有一部分外來的小朋友因爲家庭條件不好,看到分發零食會特別着急想要吃,但是作爲本地的孩子,都是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寵愛有加,不應該有這種急迫的慾望感?

與老師的這次溝通,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反思,其實並不是孩子本性貪婪,而是因爲在零食這件事情上,他一直沒有得到過滿足感。當他習慣並屈服於家庭裏對於零食的限制後,當外界釋放出可以得到零食的信號後,他心中因爲長期未得到滿足而滋生的恐懼感,使得他拼命想提前爭取,生怕遲一步就得不到。

回想平日裏,家裏除了水果無限量供應,零食幾乎是不進家門,我和諾爸也是三申五令般地要求爺爺奶奶不要給孩子買零食。我們也一遍又一遍地,時時刻刻教育着孩子,這些零食都是垃圾食品,吃了對身體不好。很多時候孩子似懂非懂地迎合着我們的態度。偶爾逛超市,他想要買零食,一般也都被我們以各自理由打發,真熬不過,也只是選一樣零食過過場。

由此,有時候朋友間相聚,聊起孩子的時候,我還特別開心特別自豪地宣告:我們家諾諾不愛吃零食,水果倒是很喜歡吃吶。

朋友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眼光,而我卻悄悄在孩子心裏灑下恐懼的影子。

孩子的本性其實是喜歡當下需求,當下滿足的;如果家長一直秉承延時給予或者控制給予,因爲失去體驗滿足感,孩子心裏反而會滋生恐懼感甚至憤怒感。

後來,每次逛超市,我都有意識地給孩子一個籃子,讓他挑自己想要的零食。從一開始他的不知所措,每挑一樣都要過來問一下“媽媽可不可要”,後來有模有樣地想要什麼就往籃子裏放什麼,再後來挑了幾樣覺得差不多了便會自己主動提出來“媽媽夠了”。但無論是哪一次捧回的零食,回到家,他都是放任在一邊。哪怕是剛剛在超市挑的特別想吃的那一件,一般買回到家,也就完成了慾望之旅。也只會在偶爾的時候惦記起,再食之。

其實內心裏面,孩子要的不是零食,而是一種擁有零食的滿足感。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第5張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第6張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第7張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第8張

作爲家長,我們時常會擔心,過多的給予會不會讓孩子貪心,甚至不懂珍惜?比如買玩具

諾諾喜歡車,從能走路開始直到現在,在他成筐成筐的玩具裏,佔了絕大多數體積的玩具依然是車。而這裏很大一部分的車,要麼被他拆了車頭,卸了輪胎,或者腰折了車身。我們也曾不止一次地警告或者教導過諾諾,玩具買來是要愛護的。他也不止一次地答應做到愛護,可是沒過多久,就會發現玩具又受傷的情況。

但是無論他怎麼拆卸了玩具,無論是小的車,還是大的車,無論是新的車,還是舊的車,在他眼裏一樣都是寶貝,他依然樣樣都愛玩。如果問諾諾挑個他不喜歡的玩具送小弟弟,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不願意,哪怕我試圖挑一輛破車,他也不捨得,卻回過頭來告訴我:“媽媽,這個車還可以這樣組合玩呢?”孩子眼裏的玩具都是寶貝,沒有好壞之分。

有一次,奶奶實在看不下去,偷偷扔了幾樣壞得不成樣子的玩具,結果沒過幾天,諾諾就開始盤點玩具,且一樣不落。追問到這幾個玩具是被奶奶丟了,他甚是傷心地哭了一場。

其實,孩子的破壞行爲只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諾諾在玩具上的滿足感,讓我從來沒有發現過諾諾因爲看到別的小朋友手裏新奇的玩具而要求一定買。就算是路過玩具店,他也會像很多孩子一樣駐足觀望,他也很癡迷櫥窗裏的各種玩具,但是隻要招呼他該回家了,雖然戀戀不捨,他依然會邁開腳步離開玩具店。

人就是這樣一種奇怪的動物,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要;經常被滿足的人,反而不太會受外界誘惑。我們現在之所以這麼提倡“富養女兒”的理念,恐怕也是這個原因。

一個孩子,在幼年時候是不是經常性被滿足,影響着他未來的成長。

80年代出生的我,經歷了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的時代,那個年代,生活的娛樂時光最多來自於家裏那臺14或18英寸的電視機。《新白娘子傳奇》、《小龍人》、《還珠格格》、《流星花園》,這些熱播的劇目承載了我們八零後的情懷與記憶。

但是,那個時候,我的父母以看電視要影響視力,影響學習爲兩大理由,嚴格限制我看電視。下班後,老媽回家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摸摸電視屁股,是不是發熱,以此檢驗我放學後是否看過電視。後來,所幸把有限電視線給收了起來。家裏不能看,那就跑鄰居家看,三天兩頭被父母拎着耳朵回家,是常有的事。

在所有男女老少津津樂道電視連續劇的時候,我的內心是苦惱而憤怒的,因爲沒有一部電視劇我能痛快淋漓,完完整整地看下來。每看一次,都是在與父母的鬥爭中進行,電視劇裏斷斷續續的情節,讓我心中萬爪抓心般難受。而最後,我也沒有像父母希望的那樣,早早的,作爲班級裏的前幾名戴上了眼鏡。

設計一道題目,無論怎麼去設置條件,到最後解得的就是心中那個答案。但是培養一個孩子,無論你怎麼去設計他的未來,到最後未必能成長爲你想要的樣子。

長大以後,我確實也沒怎麼追看過什麼電視連續劇;但是,偶爾得閒,原本是隨意在電腦上瀏覽電視劇的,卻發現看着看着很容易陷進去而把握不了“度”。無論是情節好看難看,看上了恨不得一口氣看完;明明知道明天也可以看,就是忍不住捧着電腦,一溜神,就已到了下半夜。

如今回想起來,其根節還是源於童年未被滿足的心態吧,直至到了成年後的今天,卻依然控制不了自己,把握不了這個度。

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作爲父母的我們,時時處處爲孩子考慮着想, 不知不覺“不可以”累積成爲了一種習慣和行爲,寵愛不是溺愛,如果一件事情無關原則,小小滿足一下孩子,又如何?

●HAPPY ENDING●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第9張
如果一件事無關原則,讓孩子小小滿足一下又如何? 第10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