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小心,別讓這些“精神飢餓”限制了寶寶的發展

小心,別讓這些“精神飢餓”限制了寶寶的發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

皮膚飢餓有很明顯的表現,就是很多寶寶喜歡緊挨着媽媽,就算在炎熱的夏天也喜歡捱得緊緊的,黏在媽媽身邊。醫學上把這種對於人體相互觸碰和撫摸稱爲“皮膚飢餓”,在小寶寶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當爸爸媽媽們對寶寶的陪伴、撫觸不夠時,寶寶很可能會情緒低落,也有可能會把這種需求轉移到柔軟的小毛絨玩具或毛毯上,喜歡抱着不放手,經常用臉去蹭。

小心,別讓這些“精神飢餓”限制了寶寶的發展

如果擔心經常抱着不利於孩子的運動發展,還可能養成孩子依賴爸媽抱的習慣,爸爸媽媽們可以採取撫觸的方式,定時對他們的背部、頸部、腹部及四肢進行撫摸,親吻他們的額部,以及常在談話時用成人的手去捏他們的小手、小腳等。

撫摸可以使人體充滿活力,並使大腦的興奮和抑制協調,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智商,使心態平衡。另外,還可以減少或解除寶寶對某些可怕事物的緊張感。通過對寶寶的撫摸、摟抱還可消除寶寶的疲勞感和疼痛感。

(二)

在現實生活中,寶寶的感官飢餓是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被滿足的。

孩子對世界萬物充滿了好奇,當爸爸媽媽抱着寶寶走到一個陌生環境的時候,寶寶使勁轉動着他們的眼睛,觀察着身邊的奇怪事物,用大人的話說“眼都看不過來了”。

任何一片樹葉,一隻小鳥,一朵雲彩都能夠調動他們的興趣,刺激大腦發育。汽車喇叭的聲音、小狗的叫聲、其他寶寶的哭聲、水聲、風聲,一切的聲響都逃不過寶寶的耳朵。

這些表現在爸爸媽媽們看來是寶寶喜歡看大汽車喜歡出去玩的表現,就會更多地帶着他們外出,以滿足寶寶的需求。

實際上,寶寶的所看、所聽都在爲他們建構自己的世界提供素材,滿足他們感官的需求,爲智力的發展提供養分。一旦缺乏外界環境的刺激,感覺、知覺、思維能力都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爸爸媽媽要重視寶寶感官的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刺激。

但是在寶寶一歲以內,不建議爸爸媽媽帶寶寶過多到戶外,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社會化過程,過早過多的進行所謂“親近大自然”的活動,容易造成孩子坐不住、靜不下來的性格。因此可以用多更換室內貼畫的方式保持寶寶的新鮮感。

小心,別讓這些“精神飢餓”限制了寶寶的發展 第2張

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在寶寶的小牀上吊一些會發聲、五顏六色的玩具,讓寶寶躺着的時候小眼睛也能捕捉到有趣的事物。在寶寶的房間貼上字母、水果、動物的圖片,既滿足寶寶感官發展的需求,又能促進腦發育。

(三)

語言飢餓

寶寶從生下來就有表達交流的慾望,從開始的哭聲到後來開始牙牙學語後不停說話,都是在表達。

不過有的爸爸媽媽也會反映說自己家寶寶說話晚,快三歲了還不會說一句完整的話。像這樣的情況就是由於家長對孩子說的話少,同時也不會引導孩子開口導致的。

忽略了寶寶的語言需求,錯過語言發展期,對於寶寶語言的發展、認知的發展都會帶來很大阻礙。

小心,別讓這些“精神飢餓”限制了寶寶的發展 第3張

這就要求爸爸媽媽們除了做到對孩子的要求反映遲緩一些,不要孩子伸手就給他,要等他說話、提出要求再給之外,還要注意多和孩子交流。

可以給寶寶講講故事,多講幾遍孩子也能記住,慢慢地,你說一句,他能接最後幾個字。再大點的孩子能完整給你複述出來。

對於很小的寶寶,再給他穿衣服、洗澡的時候都可以說“這是水,摸摸,熱的”“洗完澡,寶寶就會變得香香的”“這是寶寶的手,這是寶寶的腳”……不要因爲孩子沒能及時給出反饋就拒絕交流。

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寶寶,爸爸媽媽可以利用他們的興趣,鍛鍊語言能力,比如猜謎,詞語接龍,益智類遊戲,角色扮演等等。

或者讓寶寶跟着媽媽念兒歌,同時還可以加入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比如在屋子裏邊走邊唱,這些活動都會讓寶寶既體會到遊戲的快樂又幫助他們發展語言。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