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如何順着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

如何順着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順着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
  你有多大的控制力?我們非常容易從育兒書籍中得到這種印象: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父母。只要教子有方,你就能培養出好孩子。如果鄰居家的小男孩在各方面都無可挑剔,這個鄰居就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相反地,如果你的孩子說話晚一點,或者愛發脾氣,這自然都是你的錯。  其實情況有時候並非如此。有的寶寶天生性格急躁,所以他們就更難被安撫,更容易恐懼,更加魯莽,有時也更讓父母難以應付。如果你運氣不錯,你的寶寶可能會性格溫和,與你情投意合。如果你不那麼走運,孩子的性格就可能跟你的期望和個人風格相反。那樣的話,你就要學習一些特殊的技巧,幫助孩子儘可能地朝着最健康的方向發展,也讓自己平穩地度過育兒期,不至於被搞得失去理智。比如,你可能需要學習如何安撫肚子疼的寶寶(儘管你從來都不希望能用上這種技巧),或者如何引導一個過於拘謹的寶寶嘗試小小的冒險。  但是,僅僅掌握技巧還是不夠的。首先,你必須接受孩子天生的特點。在塑造孩子的個性方面,雖然作爲家長的你比任何人都更有影響力,但是你也無法實現完全的掌控。孩子需要那種被人真正接納的感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和父母一起努力,越來越好地控制自己。  接受你面前的孩子。如果面前的孩子不是你想要的那樣,你該怎麼辦?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麼這個問題就可能成爲父母和孩子之間主要的問題根源。當然,父母的性格也是長期養成的,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改變。在人們的理想中,性格溫和的夫婦適合生養天性敏感細膩的孩子,但要迎接一個精力旺盛、執拗任性的寶寶,他們就可能完全沒有準備。無論他們多愛孩子,都會發現自己不知所措,無從應對。相反地,另一些夫婦或許能夠輕鬆愉快地對付一個充滿活力的小傢伙,卻對一個安靜的、喜歡沉思的孩子感到非常失望。  父母不可能預定一個自己最想要的寶寶,就算是非常聰明的父母也不一定能理智地承認這一點。他們也會有不合理的期望,而且無法避免低落的情緒。  另外,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讓我們在無意間想起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麻煩的某個兄弟姐妹或者長輩。一個女孩可能跟她的小姨性格相仿,而這個小姨以前總是惹是生非,女孩的母親也許並沒有意識到這正是自己經常生氣的原因。一位父親可能對年幼兒子的懦弱性格非常不滿,這種情緒很可能跟他自己小時候克服害羞的痛苦經歷有關,但這位父親也許並沒意識到。  有人把這種情況稱爲“吻合度”,也就是你對孩子的期待、目標、希望、夢想和抱負的設想在多大程度上跟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性情相符。在你着手培養孩子的時候,吻合度是你和孩子能否愉快相處的重要決定因素。  吻合度的問題常常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麻煩。比方說,如果你的孩子數學不太好或者協調能力稍顯薄弱,你對此感到非常失望,所以就投入大量的時間想把孩子改變成一種與他本人不同的類型(他也不具備變成那種人的先天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我敢保證你和孩子一定會出問題。相反地,如果你能夠慢慢地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而不是你所希望他成爲的樣子)並且喜愛他天生的性格,那麼,你們共同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更順利,更幸福。  你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嗎?簡單來說是既可以,也不可以。專家們現在認爲,一般來說,人的智力水平大約有一半是由基因決定的,另一半則由其他因素決定,比如營養、疾病以及其他的不利因素,當然還有成長經歷。我們這裏討論的是那種能通過標準智商測試進行評估的智商(請參照第五章“學習與大腦”小節)。當然還有其他種類的智商,比如人際關係智商(包括理解他人,做一個好聽衆的能力等)、運動智商和音樂智商。這些智商幾乎也同時由基因和經歷決定。  人的基因爲大腦的發育提供了一份大致的藍圖,而大腦結構的細節則由個人經歷填補完整。基因會指揮着神經細胞移動到大腦的不同區域,並且確定了把大腦不同區域相互連接的主幹道。個人經歷和學習活動影響着單個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這就形成了執行思考程序的微型電路。比如,當一個孩子學說英語的時候,大腦語言區域的某些連接就會變得更加有力。同時,與其他語言(比如漢語)相關的專門連接則會因爲缺少使用而逐漸消失。  基因影響着一個人接受某種知識或者技能的速度,所以不同的人掌握相同的東西就會有難有易。所以說,基因決定着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的才能(比如,讓他成爲一個“數字天才”或者成爲一個“公關能手”)。基因還限定着一個孩子可能獲得成就的大小。拿我來說,在少年棒球聯盟的整整一年裏,我從沒有成功地打出過一個球。(我的許多病人都知道這件事,我想這會讓他們覺得好笑,也會使他們再次確信,生活上的成功並不等於在每個方面都非常優秀。)退一步說,如果給我足夠的練習和指導,我能學會擊球嗎?也許可以。但是,要讓我變成一個不錯的擊球手,非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不可,另外,我也不敢肯定自己是否真能打得十分出色。  一個孩子的經歷(比如擊球訓練)影響着大腦的發展,但大腦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偏好,從而決定了他將選擇哪種人生。聰明的父母會幫助孩子發掘和培養自身的才能,還會幫助他們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有侷限,這種侷限也應該得到尊重。  神童?學習固然可以改變大腦的物理結構,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能夠(或者應該)通過持續不斷的刺激和教育去創造一個神童。當孩子覺得高興、放鬆、精力集中並且主動參與的時候,學習纔會表現出最佳的效果。如果他被冷漠、排斥和不近人情的氣氛壓抑着,那樣的學習就是行不通的。在嬰兒的教育方面,識字卡片的作用實在是微乎其微的。  那種能使嬰兒得到真正享受的經歷纔是最棒的。要想讓寶寶從中受益,這種經歷就一定要對他有意義。當孩子微笑、大笑、自言自語或者瞪着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時候,你就能知道某種體驗對他是有意義的。小寶寶並不明白父母在說什麼,但是,有人跟他們說話對他們來講的確是意義重大!  許多產品在作推銷時都聲稱,經過“科學證明”,它們可以使寶寶更加聰明。這些聲明即使不是徹底的欺騙,至少也是誇大其詞。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