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母乳餵養 > 寶寶餵養6大誤區 你“踩”中了幾個?

寶寶餵養6大誤區 你“踩”中了幾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許多“營養不良”不過是父母的錯覺

目前許多臨牀上的“營養不良”,是父母從片面的視點出發做出的錯誤判斷。例如,有些家長看到寶寶最近一個月消瘦了,就以爲寶寶營養不良。實際上,這是因爲家長只看到了寶寶消瘦,卻沒有看到寶寶身高方面的增長,而且不同月齡的寶寶生長髮育速度不同,並不是從出生開始就是勻速發育的,有時候寶寶發育減緩不過是當下月齡的正常現象。此外,目前許多家長口中的“營養不良”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營養不良,而是一種俗稱,指的是寶寶發育狀況不佳。醫學上的“營養不良”具有明確的定義和判斷標準。

1.營養不良的判斷標準

一般,診斷營養不良,需要詢問寶寶的長期餵養史,有較長期的膳食攝入不足、餵養不當、消化系統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低出生體重史是重要依據。其次,還要結合各種併發症進行診斷,如營養不良常合併貧血、維生素A、B族和C缺乏及鋅缺乏,各臟器和免疫功能紊亂等。而臨牀上營養不良又分爲三度:

·Ⅰ度體重減低15%~25%,腹部皮褶厚度爲0.8釐米~0.4釐米;

·Ⅱ度體重減低25%~40%,腹部皮褶厚度<0.4釐米;

·Ⅲ度體重減低>40%,腹部皮褶消失。

2.生長曲線減速運動纔是關鍵點

隨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真正意義上的“營養不良”狀況已經減少許多。目前國際上評價營養不良的指標也有較大變更,需要將兒童的年齡、性別、身高與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羣相比,以高於中位數或低於中位數爲判斷標準。寶寶每個月定期體檢時,“生長曲線”的動態變化纔是寶寶營養狀況最重要的判斷依據。生長曲線的增速或勻速變化都代表寶寶處於正常、健康的發育狀態,若寶寶的生長曲線出現減速運動,家長就要格外注意。

寶寶餵養6大誤區 你“踩”中了幾個?

TIPS:看懂生長曲線圖

兒童生長曲線圖依性別分爲男孩、女孩身高、體重與頭圍等三個生長指標的百分位圖,每張圖上均有五條曲線,由上而下分別代表同年齡層之第97、85、50、15、3百分位。若生長指標落在第97及第3百分位兩線之間,均屬正常。而且,寶寶的生長是連續性的,除了觀察每個落點外,其發展趨勢也應依循生長曲線的走勢,如果發展趨勢突然出現“減速運動”,位移達兩個曲線區間時(如寶寶身高從原本的85百分位降到15百分位),雖然這兩個百分位本身屬正常範圍,但因減速的幅度過大,就要請醫師評估檢查。

TIPS:營養過剩也是“病”

相比營養不良,目前營養過剩的兒童有上增上升的趨勢。許多媽媽都認爲“只要吃好、喝好身體就會好”,實不知營養過剩也是病。目前我國嬰幼兒肥胖發生率已超過10%,而研究表明,6個月左右的肥胖兒在成年後的肥胖概率爲14%;7歲的肥胖兒爲41%,10~13歲的肥胖兒爲70%。由此可見,嬰幼兒時期營養過剩將是成人期肥胖的“潛伏殺手”,嚴重者在未成年的時候就會出現高血壓、高血脂,引起心律不齊等心臟疾病。

相比營養不良的病例,目前到醫院兒童保健科諮詢和問診的多是遇到餵養困難的媽媽。例如寶寶嘔吐、不吃蔬菜等情況。根據出診經驗,醫生總結了寶寶餵養的6大誤區供媽媽們參考:

1.母乳餵養的寶寶,並不是喝奶量充足就不會缺乏營養。

不少母乳餵養的媽媽,看到寶寶喝奶量充足,就對寶寶的營養狀況十分放心。母乳寶寶的營養狀況需要綜合考慮母親的乳汁質量和寶寶的胃腸吸收功能,若兩者中有一者狀況不佳,那麼寶寶就會缺乏營養。因此,母乳媽媽一方面要注意自身的營養攝取,提供高質量乳汁,另一方面要定期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寶寶餵養6大誤區 你“踩”中了幾個? 第2張

2.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是循序漸進的,6個月前吃泥糊狀輔食不會營養不足。

臨牀中也常常遇到心急的父母,在寶寶6個月的時候就給予顆粒狀的小白菜等輔食,反而造成寶寶嘔吐等狀況。她強調,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是循序漸進的,6個月前寶寶以奶類和泥糊狀輔食爲主,並不會造成營養不足,父母千萬不要心急。

3.沒有乳牙不代表寶寶不能咀嚼,8~10個月寶寶的輔食就應從泥糊狀過渡到顆粒狀。

有的寶寶1歲多了還不會吃肉末等顆粒食物,讓家長擔心又着急。這種情況多是家長沒有抓住寶寶的“咀嚼關鍵期”,沒有及時從泥糊狀輔食過渡到顆粒狀輔食引起的。雖說8~10個月的寶寶就應開始吃顆粒食物,但媽媽們常常疑惑,寶寶的乳牙還沒長出來怎麼給予顆粒食物呢?“咀嚼關鍵期”更確切地說是“研磨關鍵期”,雖說有的寶寶乳牙還沒長出來,但是寶寶的牙牀已經足以研磨顆粒食物了,如果錯過了關鍵期再想讓寶寶接受就會變得困難。

寶寶餵養6大誤區 你“踩”中了幾個? 第3張

4.有些加工食品是必要的,片面的飲食觀念容易導致寶寶營養不均衡。

隨着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觀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媽媽認識到家庭自制的輔食纔是最健康的。然而,這樣一來,寶寶吃到的輔食種類也就較爲單一。例如6個月前只能是山藥泥、土豆泥、蘋果泥等在家易製作的食物,而玉米泥、豌豆泥等瓶瓶罐罐的加工食品,媽媽們往往不接受,這也就間接導致寶寶日後的偏食以及營養不均衡。有些加工食品寶寶還是需要的,關鍵在於選擇質量較好、較健康的產品。

5.奶類的營養並不是一直優於其他食物,寶寶1歲半後奶類應過渡到輔助地位。

有些媽媽一直認爲奶類(母乳或配方奶)是最有營養的,即使寶寶2歲了仍以奶類爲主食,每天只給予1餐或2餐少量輔食。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寶寶1歲半以後就必須將奶類過渡到輔助地位,而以米飯、蔬菜、肉類等食物爲主食。

6.盲目補充鈣、鐵、鋅等營養素會加重寶寶肝臟的負擔。

許多家長認爲寶寶沒病多吃些營養素也是好的,沒到醫院檢查就讓寶寶吃鈣、鐵、鋅等各種營養品。這樣做負面影響多。因爲這些營養素在化學上多是二價離子,它們在體內容易形成競爭通道,打破寶寶體內原有的營養平衡。而且,寶寶的肝臟發育還未完善,這些營養素只會加重寶寶肝臟的代謝負擔,對寶寶有害而無利。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