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夫妻倆好好說話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夫妻倆好好說話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想給大家分享兩個關於夫妻溝通的方法和感悟,而且覺得很必要:畢竟,我們正處在上有老、下有小、又在爲生活事業打拼的階段,親密關係如果和諧,將是特別大的一股支撐力量……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夫妻倆好好說話

“積極主動”的迴應

有女性朋友曾和我說,我們夫妻沒話說。我好奇的問,有開心的事也不說嗎?

她說,說了又沒什麼反應,幹嗎自討沒趣?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發生在我和老公身上的一件事:

那天,我和一位老師聊了兩個多小時,回來覺得啓發很大,興致勃勃和老公分享。

他正打遊戲呢,倒是立刻放下鼠標、扭過頭來聽我說,可我才說了沒幾句,他就“嗯啊、嗯啊”的,竟然還打起了呵欠,還是好大的呵欠!

我開始有些不舒服,還是繼續說,提到覺得老師給我的建議很有必要,我應該多運動、多和大自然接觸時,老公突然頂着個奇困無比的臉來了一句,“我不是也早和你說過要運動了嗎?”

這下我真不爽了,“親愛的,你要是不想聊,能告訴我嗎?”

他也挺委屈,“我今天有點困,很想玩會遊戲就休息了,但你說聊,我就還是聽啊,我也沒說錯什麼啊,我確實也和你講過要多運動的。”

換位思考,老公確實沒做錯啥,但爲什麼溝通的效果這麼差,讓我覺得不被尊重呢?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Shelly Gable通過實驗發現,當伴侶和你分享好事時,有4種基本的迴應方式:

積極主動:積極給予更多關於細節、感受的詢問和迴應,保持目光接觸、表達積極的情緒(真誠的微笑、觸摸、大笑等)。

積極被動:很少甚至沒有積極的情緒的表達。

消極主動:表現出消極情緒,比如不快、皺眉。

消極被動:幾乎沒有任何目光接觸,甚至轉身離開。

套用我和老公溝通的例子,我才明白,原來,我之所以不爽,是因爲他的迴應,雖然主動,但卻很消極:

積極主動:“呀!你和這個老師聊過後覺得收穫好大,而且很開心,快和我說說老師還說了什麼?他的建議真不錯!”

積極被動:“嗯嗯,挺好的。”

消極主動:“不是早和你說過要運動了嗎?”

消極被動:“趕緊睡覺吧……”或者乾脆不說話走開。

顯然,4種迴應方式中,只有一種是可以建立良好關係的:積極主動——這意味着對方會更喜歡聽你說話,也願意和你分享他們生活中更多私密的細節,而其他幾種,分分鐘把天聊死,久而久之,對夫妻關係會有很大的破壞。

仔細回想,我過去真是沒少踩坑啊:

比如一個典型的場景,快出門了,老公經常提醒我別忘了拿充電器、幾點必須準備好——

我一般都會“嗯啊嗯啊”的應着,手裏卻停不下在忙的事,結果一到出門時間真來不及了,老公就會很不爽,可能一路上我們心情都不好。

避免陷入“暴力溝通”,要自己保持積極、主動、“在線”式的迴應是多麼重要啊……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夫妻倆好好說話 第2張

溝通a、b、c法則

上面這個可能有點複雜,我最近還在和老公實踐一個更簡單、落地的方法——

還記得小朋友們玩拋球遊戲什麼樣嗎?要想球不落地,必須要專注的關注對方拋的動作、方向,還要穩穩地接住、再拋回。

夫妻間的溝通,也該如是:像拋球一樣,有去有回,確保接到,也確保拋出。

a、老公拋一個球給妻子;

b、妻子收到後確認:“我收到一個紅球,是你拋給我的嗎?”然後妻子把球再拋回給老公;

c、老公再確認,“對的,這是我拋給你的紅球”,然後老公再把球拋回給妻子。

比如,老公想和我約定上午10點出門,而且要帶好充電器,我需要這樣回覆他,“我聽到你說,上午10點要出門,而且我要帶好充電器,是這樣嗎?”

老公:“是的,10點出門,帶充電器。”

比如,我和老公說:

“今天見了老師,有很大收穫,他說我應該多去運動、接觸大自然。”

老公:“我聽到你說今天你去見了一個老師,收穫很大,他建議你多去運動、接觸大自然,是這樣嗎?”

我:“是的。”

——這纔是一個完整的溝通。

當我和老公在練習的時候,我們都發現,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一字不漏的按照原文複述,是件超級難的事!偶爾我說多了,老公會打斷我,“等等哈,我先複述兩句,要不我記不住了……”

真的練習就會發現,自己的話僅僅被“複述”,都會覺得好感動:對方是如此仔細地在聽、而且聽了進去;而“拋回球”的過程,基本會解決掉90%以上的無效溝通問題,從此,有事兒說事兒、相當高效、也相當有愛。

不過看文字只是在“知道”層面,所有的技巧、心法,都離不開刻意練習,多和伴侶、嘗試這樣的練習吧,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好好說話,勝過千言萬語。

當另一半告訴你一件事兒時,認真傾聽,用積極主動的方式來複述、迴應他們,每天再完成幾次“拋球”,你就會是個溝通高手,也會感染孩子,成爲一個高情商的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