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的孩子,就應該是你的面子?

你的孩子,就應該是你的面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個優秀出色的孩子,相信每個家長都會覺得臉上有光,可是做爲你的孩子,就要成全你的面子嗎?

一眨眼,2018年都要來了,每逢過年都會讓我想起以前一件小事。

朋友聚會,大人們圍在一起高興地聊天,孩子們開心地在一旁遊戲。

因爲孩子們實在太吵了,有位媽媽走過去對孩子們說:“我們來表演吧,看看你們都會什麼。”

幾個小朋友爭先恐後地表演,有的唱起歌來,有的表演了一段剛學會的舞蹈,還有一個剛剛2歲的寶貝稚嫩的聲音爲大家朗誦了一首唐詩。

小朋友們精彩的表演也吸引了正在聊天的大人們,大家圍坐在一起,欣賞起小朋友的表演來。那些沒表演的小朋友則在父母的要求下走到中間,依照大人的意願表演起來,輕鬆的聚會不知不覺變成了小朋友的才藝大賽。

有個孩子不肯表演,他的媽媽當時就說說:“你前幾天學的那首歌挺好聽的,上臺唱一個吧。”孩子搖搖頭。

“去啊,你快去啊!“孩子看也不看媽媽。

“這樣吧,只要你今天表演了,媽媽就給你買你最喜歡的積木。”

孩子心動地看了看媽媽,再看看舞臺上正在表演的孩子,默默地低下了頭。

終於,那個孩子媽媽的耐心用光了,臉一沉,生氣地說:“你這個膽小鬼,半點用都沒有,每次都這樣,上不得檯面。”

看着媽媽生氣了,孩子倔強地把頭扭到一邊。

你的孩子,就應該是你的面子?

孩子的態度更加激怒了媽媽,那孩子的媽媽狠狠地說:“你這個孩子就是這樣,每次都這樣,一點禮貌都不懂,前面叫你打招呼你不肯,現在讓你表演你又是這樣,我怎麼生了你這麼沒用的孬種,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

其他的家長都開始勸慰她,讓她不要跟孩子計較。礙於面子,這位媽媽只好放棄。回到家,一進家門,媽媽就不由分說地狠狠抽了孩子一頓,孩子傷心地大哭起來。

自此以後,孩子更討厭表演了,他原本很喜歡唱歌,老師特別選他參加合唱隊。但是不知道爲什麼,每次在即將表演之前,孩子都會莫名其妙出一些狀況,無法參加表演。最後他真的變成了父母口中的“上不了檯面出不了場”的孩子。

這是我一個朋友幼年時的真實成長經歷。

你的孩子,就應該是你的面子? 第2張

春節我們帶着小朋友聚在一起,當小朋友們因爲玩手機太久而被大人們拉着表演時,有孩子出現了同樣的情況時。朋友無奈地搖搖頭,說出了他自己的這個經歷,並且讓我一定要把他的經歷寫出來。

表演原本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對孩子更是如此,如果只是把表演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去經歷、去體會、去享受這份藝術,不去計較結果的好壞,孩子會沉浸在其中,感受到藝術之美。

但是很多父母卻會把孩子的才藝等同於自己的面子。

孩子表演得好,覺得自己有面子。爲了獲得這份讚譽或肯定,有些父母會對孩子進行利誘。而一旦孩子不肯表演或者表演中出現了失誤,父母就會生氣,他們生氣的最大原因是覺得孩子讓自己沒面子,認爲孩子讓自己丟臉了。他們或許會威嚇或懲罰孩子。

他們只顧及到自己的感受,卻完全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完整的人去尊重。孩子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與名包、名錶一樣,裝飾的意義更大於物體本身。

這樣一味追求結果的方式就是對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這樣的做法會助長孩子獲得利益的觀念和恐嚇感。

你的孩子,就應該是你的面子? 第3張

其實這個現象可以理解,只不過社會現狀很扭曲。

世界上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有哪個不父母不覺得自己孩子是最好的?

肯定沒有。

但是家長“顯擺”自己孩子的方式真的看起來不咋地,千萬彆強加在別人身上。以前聊孩子要聚在一起,現在朋友圈直接解決問題。

打開朋友圈,一大波花式炫娃讓你眼花繚亂:

小王的兒子今年學校抽考全年級第一;

小張的女兒,五年級就寫了一本小說;

小李的女兒剛參加完香港芭蕾舞巡演;

......

炫完朋友圈,再到小區、辦公室、聚會的餐桌上炫。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炫娃的父母。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朋友蘇珊前兩天參加了大學畢業10週年聚會,不少同學已過而立之年,帶着孩子來參會。

酒過三巡,年輕的父母們便開始閒聊,同學小A說:“養孩子太不容易,今年光給孩子報興趣班就花了五位數”。

B接上話茬說:“現在孩子講究全面發展,我家兒子從幼兒園就要學習舞蹈、鋼琴、奧數。總算沒辜負我的期望,上次舞蹈大賽得了全校第一”。

C一聽話鋒不對,說:“現在舞蹈、鋼琴都爛大街了,要學就學冷門藝術,比如葫蘆絲、嗩吶,我家毛毛就學的嗩吶,將來考試是可以加分的。”

同學們不停地誇自家孩子,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家娃的“輝煌成就”。

蘇珊的女兒我很熟悉,小傢伙長得眉清目秀,雖然沒有太多“閃光點”,但勝在懂事乖巧。

蘇珊聽到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異,特長突出,心裏很不是滋味,突然瞪了女兒一眼,說:“讓你去學芭蕾舞,你偏不去,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女兒聽了,眼裏淚光點點,默不作聲。

五十年前,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中認爲,統治中國的三女神是“面子、命運和恩典”。

“講面子”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民族心理。

炫耀孩子的行爲反應了中國人強烈的自尊和虛榮心理,丟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你是我的孩子,就是我的面子。只許比別人強,不能比別人弱,否則就是丟了我的臉。

易中天直言不諱地說:教育的目標是“望子成龍”,標準是“成王敗寇”,方法是“死記硬背”,手段是“不斷施壓”。

愛攀比炫耀的父母

不會養出謙虛樸素的孩子

在父母極力的攀比之下,孩子有樣學樣,自小就有強烈的攀比心理。一旦無可炫耀,就怨天尤人,或對父母心懷不滿。

正如《全職高手》中一句話:如果喜歡,就把一切當做榮耀,而不是炫耀。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蒼天的法則有利於萬物生長,“聖人”的準則,是幫助別人而不和別人爭奪。北師大教授于丹說:每當我在學校的教學樓進出時,看見各省考來650分以上的尖子生簇擁在電梯門口,門一開就一擁而上時,我都很不痛快。

我想說大學生就沒學過乘電梯時要先下後上嗎?一定都要那麼着急的往裏擠嗎?這就是因爲他們從上小學時老師就告訴他什麼叫競爭,不爭就沒你位置,要競爭要表現自我你纔有立足之地。

你的孩子,就應該是你的面子? 第4張

教育不是一張通知書,

而是成全孩子的尊嚴、人性和未來。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這是普世道理。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唯獨炫耀是色厲內荏的一種。

與其誇誇其談,不如低頭看清腳下的路;與其焦慮攀比,不如帶孩子開拓眼見,和孩子再經歷一次童年。

孩子,不是商品,不需要用標籤來標明價格,更不需要通過父母之口來大肆叫賣。他們的好壞,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別人也無法感受你的驕傲。

別讓炫耀的話,毒害孩子,毀了他們的前程。還是用紀伯倫的這首關於孩子的詩作爲結尾吧:

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望所生的兒女。

他們經由你所生,但不是從你而來,

雖然在你身旁,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蔽護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爲他們的靈魂住在你夢中也無法企及的明天

你要向他們學習,而不是使他們像你。

因爲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昨日留連。

你是弓,孩子是從你弦上發射而出活生生的箭。

弓箭手望着永恆之路上的箭靶,

他會施全力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