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寶寶食譜 > 飲食行爲的功能是什麼?正確對待兒童飲食問題的對策

飲食行爲的功能是什麼?正確對待兒童飲食問題的對策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生長髮育以及健康,飲食都佔一個很大的比例,良好的飲食行爲對孩子的健康和各方面的發育都起到促進作用。怎麼樣正確對待兒童飲食問題

良好的飲食行爲對孩子的健康和各方面的發育都起到促進作用。

飲食行爲的功能

1. 是生長髮育的物質基礎

生長髮育其實是兩個問題:

A. 生長

生長就是所有的器官細胞的長大。兒保醫生可以通過測量檢查孩子的體重,綜合衡量這個孩子的生長情況。

B. 發育

發育是孩子的器官功能的成熟完善,當然也包括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兒保醫生看他的大動作能力、精細動作能力、語言能力和跟人交往的能力,從這四個方面來衡量孩子的發育情況。

我在早教碰到一個九個半月的孩子,其他孩子都能坐着玩,但他坐的時候需要大人手撐着,否則就要倒。那我們就要考慮他的大運動有問題了。問題出在哪?從跟家長的訪談中發現,孩子6個月就有貧血,但家長沒在意,醫生開的藥都沒吃。貧血到一定的地步,孩子除了紅細胞血紅蛋白不夠以外,肌肉運動能力也落後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營養物質可以影響小孩的成長髮育。

所以說飲食行爲是生長髮育的物質基礎。

2. 是獨立能力的標誌

我們通常說:4~6個月孩子除了會吸水,還會用勺子來吃輔食。一般8個月左右孩子出牙,會咀嚼吃到嘴巴里的東西。10~12個月之間對餐桌上的餐具感興趣,一般到1歲就會動手了。到1歲,會用勺子但可能還塞不準。也就是說,到了一個年齡段就應該有這個年齡段的能力,可能再大一點的1歲半2歲2歲半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應該能夠獨立的進食,而且都有自己要吃什麼的意願。

這是一個孩子獨立能力的標誌。

3. 促進眼手協調的能力

腦眼手的協調對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非常有利。在餐桌上抓食物,再大一點學會使用餐具都是在鍛鍊這種能力。許多學習困難的孩子,追問一下他的小的時候就發現,家長都不太重視運動能力、精細動作和協調動作的培養。協調動作培養的越好,大腦的若干協調功能、前庭功能都將發育的更好。

很多家長說我的小孩就是寫不來,腦子裏的東西反應到自己手上很慢很慢,B和q也會看反,這就是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所說的感覺混合不協調。就是從小對他眼手腦協調功能缺乏鍛鍊。

4. 培養社會禮儀

我們主張1歲以後允許孩子上餐桌,兩頓主餐跟大人一起吃,不要再讓他一個人單獨吃飯。上餐桌以後允許他動手,即使餐具不會用也可以先用手。等到會用餐具了,一定要促使他用餐具。上餐桌以後允許他品嚐桌子上的各種食物,這時候我們大人就要跟着他吃:飯燒軟軟的,菜燒淡淡的,燒得酥一點,少鹽少油。

孩子吃飯的時候,我們可以和他說: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我們一共五個人,五個碗五雙筷子,盛好了我們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一口飯一口菜,還要喝湯。不可以邊看電視或邊玩遊戲,也不可以挑食偏食,這時候爸爸媽媽要做出表率。很多的媽媽爲了減肥,不吃肥肉,但你不要當着孩子面。父母吃飯時還可以做一些比較好的動作或者語言,比如:哦!今天的紅燒肉真香!今天的西蘭花真好吃!外婆快來快來,和大家一起吃!孩子就知道去稱讚別人並且會享受,會說出自己的感受。上餐桌之前寶寶也會說:我肚子餓了,要吃飯了;吃飽了他會說:寶寶吃飽了,我們要下來了。以及不浪費糧食,掉在桌子上的飯允許他撿起來吃掉。

這都是良好的禮儀,餐桌上不是他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只有這樣,以後進了幼兒園,纔能有更好的禮儀表現。

飲食行爲的功能是什麼?正確對待兒童飲食問題的對策

六大飲食行爲問題

金星明教授曾帶領盧灣區、長寧區和虹口區進行孩子飲食行爲的調查,發現近四成的孩子有飲食行爲問題,其中佔一半的孩子存在挑食偏食。

這項調查結果出來發現了六大類的飲食行爲問題

第一類:精力充沛胃口差

家長會感覺這個孩子眼睛一睜開來就不停的動,精力非常的充沛,好像都不會累。可一到吃飯的時候,就焉了,對吃飯不感興趣。

第二類:不良的進食習慣

這類孩子最多的就是,吃的慢、嘴巴不會咀嚼,一口飯含在嘴巴很長時間咽不下去。很多家長就會把食物做的很細很細,甚至到了一歲牙都長好了,還喝米糊、稀飯。食物做的太精細會使得孩子不會咀嚼、吃飯很慢。

第三類:吃飯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一定要玩玩具、看電視或講故事

有的家長以爲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很太平,一口一口都吃下去了,但其實這非常不好。第一口飯進入嘴巴的時候,唾液就已經開始了第一步的消化;咀嚼完成吞下去以後,胃、腸、肝臟膽囊都會分泌各種各樣的消化酶幫助消化。所以孩子看到食物就能條件反射,所有的消化器官就開始運動起來了。

假如邊看電視或玩玩具,大腦中樞就在搭積木或者電視裏面,就導致進食和大腦中樞是不協調的,各種酶類的消化液都不分泌。這就是常說的“吃了不長肉”,這類孩子雖然吃了,但消化都不好。

第四類:對某種食物有特別偏好

有些孩子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或者特別愛吃特定的食物。這可能要追蹤到媽媽的孕期,媽媽孕期的口味對孩子存在一種先天的刺激,所以準備生二胎的朋友需要注意。除此之外,很多的疾病和行爲習慣都可以追溯到胎兒期。

第五類:害怕進食

這是極少數的一部分孩子,過去存在不良的進食經歷。比如有的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玩,被筷子插到喉嚨裏,大概有一個禮拜到兩個禮拜不願意進食,是嚴重的心理創傷恐懼不進食。還有一個孩子1歲多了,天天喝母乳,這個媽媽說母乳餵養不是最好嗎?世界衛生組織不是提倡喂到兩歲嗎?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母乳喂到兩歲,不等於不加輔食!孩子的口腔功能一樣要鍛鍊。結果這個孩子,媽媽上班後就一點東西也不吃,配方奶也不喝,媽媽回來了就叼媽媽的奶。而長牙的時候,家長又忽略了磨牙需要,奶吃空了孩子就開始咬,媽媽一疼沒防備把小孩扔了出去,導致孩子拒食了兩個禮拜。所以我們在進餐的時候一定要營造快樂的氛圍。

另外,父母不恰當的期望值也佔一小部分。每個孩子都不同,爸爸媽媽的遺傳體質也不一樣,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只要孩子穩定地沿着發展曲線走,就是正常的。有些家長喜歡和別的孩子比較,這樣會使得你想盡辦法逼孩子吃,越逼孩子越厭食。

這類孩子大概佔到百分之十左右。

第六類:潛在的胃腸系統疾病

各種功能性或者器質性的疾病。比如,調查的時候我們發現有個孩子不吃已經快半年了,吃什麼東西都要吐,後來才發現是兩側扁桃體三度腫大,這是嚴重的慢性扁桃體炎,根本沒辦法吃東西。我們要求家長趕快治療,醫生說是小時候一直感冒沒給她解決,後來就變成了慢性扁桃體炎,現在吃藥已經消不下去,只能手術切除。手術過後,這個孩子吃飯也好了,睡眠也好了,也長肉了。

正確對待兒童飲食問題的對策

孩子的飲食問題不僅會對身高、體重等生長指標有所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抵抗力、記憶力和注意力等衆多能力。

一、食物列

食物列的方法就是把孩子願意吃的和不願意吃的東西放在一起,引誘他吃進去。醫生的要求是引入15次之多,一次一次的不厭其煩的把他不吃的東西慢慢引入。

比如,在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孩子不吃冬瓜,媽媽也不吃。他媽媽把這件事情看得很重,找到我幫孩子解決。我們就對她進行一次又一次嘗試,讓她到農民地裏去看冬瓜、到小菜場去買冬瓜、削冬瓜,然後媽媽再把這個冬瓜燒在雞湯裏,孩子這才吃了:原來冬瓜是這麼好吃的!而且吃之前一定要飢餓,不要給孩子吃零食。肚子很餓了,雞湯香香的,冬瓜也就吃了。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說他不愛吃什麼,因爲這樣反而會強化他對自己偏食的認知。

可以使用三勺法矯正孩子邊吃邊玩遊戲的行爲:孩子手裏放一個盆子兩個勺,注意力就能集中在吃飯上。

二、營養均衡

我幾乎不會告訴家長什麼東西是最有營養的,只有樣樣都吃,合理的科學的搭配,那麼孩子纔會營養最全面。七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礦物質、水和纖維素。如果這七大營養素都平衡了,那麼孩子身體裏所有的細胞都能良好的生長髮育。

舉個例子:有個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我問她媽媽還在早飯吃了什麼?她說吃了一個雞蛋一碗牛奶就去上課了。雞蛋也是蛋白質,牛奶也是蛋白質,完全沒有碳水化合物:包子、粥、餛飩等,孩子把雞蛋牛奶吸收以後能量就沒有了。注意力集中就是靠早飯產生的能量,維持大腦運作。

三、口腔運動訓練

口腔運動訓練不要錯過關鍵期。孩子到了4~6個月,尤其是6個月以後肯定對奶瓶以外的東西感興趣,看到大人吃東西都很饞,這是味覺發育最旺盛的時候,我們要給他嘗吃的。到了8個月,有的孩子出牙有的孩子沒出牙,但是不論出牙與否都已經具備咀嚼功能。把餅乾塞進去或者給他什麼東西,孩子不會馬上咽而是會嚼一嚼,牙齦刺激越多可使牙齒萌出的越快。然後在咀嚼過程中,口腔頰部的肌肉、脣部的肌肉都在動,舌頭也在攪拌。這樣到了一歲左右就能吃的很好。

從小就鍛鍊孩子口腔脣部的肌肉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有個很好的技巧,就是當孩子對食物感興趣、很饞的時候,千萬不要剝奪他的好奇心,情願家長自己少吃一點鹽,菜做的淡些,也要給孩子嘗試。只要滿足孩子的這種好奇心,就能培養出他以後對食物的感興趣,當然就更願意進食和咀嚼。

四、考慮飲食3W

What

When

Where

孩子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在什麼地方吃都由我們大人來定

1. 不強制孩子吃完。

孩子實在吃不下了就不要強求,不想吃的時候不要去威逼他,嚇唬他。比如,你再不吃媽媽不喜歡你了。孩子非常在乎你喜歡不喜歡他,沒辦法他只好繼續吃,可這部分硬塞的食物吃進去也不消化不吸收,反而會影響下一頓飯的食慾。

2. 不提供不希望吃的食物

這句話看似好像和避免偏食有矛盾。其實意思是,在沒有矯正偏食之前我們暫時不提供他不愛吃的食物,不要逼迫孩子吃進去。而是在矯正孩子挑食前期做很多準備工作,一次一次少量的利用食物列方法加給他。比如說孩子不愛吃羊肉,可以天天給他看一看聞一聞,慢慢他就對羊肉不那麼敏感了,再一點點的加入到餃子餛飩中去。當我們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會吃了。

3. 規定吃飯的時間

一般吃飯時間絕對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千萬不要冷了熱熱了冷。我們的胃跟食道之間、胃跟腸子之間各有一個開關。當我們吃飯的時候胃與食道之間的開關先打開,食物全進入胃中停留和消化,結束後,和腸子之間的開關再打開,食物全部進入腸道,上面的開關就關閉了。這時候消化系統已經知道吃飽了,所以這時候人的食慾減退。

孩子也是這樣,所以用餐時間控制在25分鐘左右,不要讓他長時間吃。否則開關一直關不掉,下面的蠕動消化都混亂了。

4. 限制兩餐之間的零食

體驗飢餓獲得飽感,很多孩子卻很少有這種經驗。一定要限制零食以後他纔會把正餐吃好,餐前絕對不給喝飲料。兩餐之間要間隔一定的時間。假如能做到這幾點,孩子到飯前就有了飢餓感,因爲三個小時以腸胃就排空了,體內複雜的機制使血糖降低,刺激大腦的神經中樞興奮,引起食慾。正好這個時候餐桌前的飯菜又做到色香味形,孩子當然會開心的大口吃飯。

5. 保持中立態度

孩子在吃飯,我們千萬不要一驚一乍或者很焦慮很煩躁,家長的眼神和表情對孩子非常有影響。不要在他前面說不許什麼什麼,皺眉頭或者不開心。要營造快樂進食的氛圍,有些大一點的孩子父母還喜歡在餐桌上討論成績,更是不可取。神經系統影響食慾,當然會沒有胃口。

6. 允許與年齡相符的進食狼藉

也就是鼓勵孩子多動手,獨立吃飯。中國家長很愛乾淨,孩子吃到身上一點點就趕緊拿手帕過去擦,這個太誇張了。培養獨立能力,都是一步一步學習而來。

總結自檢

飲食誤區:飲料多、海鮮多、水果多、主食少、膳食纖維少、蔬菜少

行爲誤區:餵飯多、強迫多、零食多、衝突多、鼓勵少、互動少、放手少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