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後 > 產後保健 > 坐月子過分“靜養”,容易得月子病!

坐月子過分“靜養”,容易得月子病!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寶寶時,孕媽們往往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精力,但只需在24小時內充分睡眠或休息即可使精神和體力恢復,因此產後並不需要過分“靜養”。

生寶寶時,孕媽們往往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精力,但只需在24小時內充分睡眠或休息即可使精神和體力恢復,因此產後並不需要過分“靜養”。

如果產後完全臥牀休息,會導致食慾不振,子宮恢復得慢,也不利於惡露排出。

坐月子過分“靜養”,容易得月子病!

月子需靜養

我們民間俗稱的“坐月子”,醫學上稱爲“產褥期”,指的是胎盤娩出至新媽咪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未孕狀態所需的這段時期,一般情況爲6~8周。

中醫理論認爲,在妊娠期,血聚養胎,血分多偏不足,加之分娩時的出血,陰血更虛,則陽氣易浮,因此,在產後一週內,常出現輕微的發熱、自汗、惡寒等陽氣不固的現象,此屬生理現象,應當充分睡眠或休息,使精神和體力恢復,周圍環境保持安靜,從各方面給予護理照顧。如無其他致病因素,一般短時間內即可消失。

坐月子過分“靜養”,容易得月子病! 第2張

靜養≠坐懶月子

沒錯!新媽咪生產後身體虛弱,確實需要靜養。

靜養,可益陰養血,減少陰氣耗散,潛鎮浮散之陽氣。但我們需要知曉,此處的靜養,主要是指環境安靜,身心安寧,心靜神藏。靜養,並不等同於什麼都不做,如果新媽咪在月子期間真的什麼都不做,懶得運動,坐“懶月子”,反而會給身體的恢復帶來負面影響。

坐月子過分“靜養”,容易得月子病! 第3張

坐月子宜動靜相宜

《黃帝內經》中指出:“五勞所傷”、“久臥傷氣”,這便提示我們,產後若臥閒過久,正氣受損,則會出現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臟腑功能減弱等症。過逸,可致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痰血停留,倘若痰血停滯於子宮,則產生惡露不下,惡露過多,產後腹痛,瘀血停留等症。

動與靜,是人體生命運動的兩種不同形式。動則關節滑利,血脈流通,氣機調暢,脾胃健運;靜則心神專一,意識集中。生命現象與一切物質一樣,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不能把靜理解爲單純的靜止不動。

坐月子過分“靜養”,容易得月子病! 第4張

月子裏“動起來”的好處

“動則生陽”,活動時氣血運行加快,陽氣外彰,增強臟腑經絡的功能,是保障新媽咪健康必不可少的因素。一般情況下,自然分娩後過24小時就可起牀下地活動了。剖宮產的新媽咪,可以在產後兩三天之後下牀,剛開始可在牀邊輕微活動,如覺體力較差,可由護士或親人協助活動,以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促進恢復。

月子裏適當地活動有以下好處:

利於子宮復原,促進宮內惡露排出,減少感染的發生

中醫溯源:衝爲血海,血由氣帥,任主胞胎,總司陰液,惡露的主要成分是血。氣血調和,衝任功能正常,胞宮縮復也正常,則惡露排出可按時而止。產後以去敗血爲先,血滯不快,乃成諸病。夫產後元氣既虧,營運失度,不免瘀血停留。

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盆腔及下肢血管血栓

中醫溯源:妊娠期,胞宮蓄藏精血、陰液以濡養胎元,並適應胎兒漸長而增大。至足月妊娠,瓜熟蒂落,胎兒、胎衣次第而下脫,胞宮復縮並排出離經之餘血濁液而由泄轉藏。分娩前後,胞宮藏而泄,泄而藏,即由滿而溢,溢而虛,虛而復的過程中,氣血變化急驟,加之產時耗氣失血,新媽咪機體較常人多虛多瘀,這對有心臟病及採用剖宮產的新媽咪尤爲重要。

坐月子過分“靜養”,容易得月子病! 第5張

促進腸蠕動,調整排便功能,防止便祕、尿瀦留

中醫溯源:新產之婦,產時或產後失血過多,血水俱下,血氣俱虛,但存秋冬肅殺之令,少春夏生髮之氣;產後血虛及多汗,汗出傷陰致血液、陰液虧損,腸道失於濡潤,無水行舟而大便容易燥結難解。

利於體力恢復,增加食慾,促進營養吸收及乳汁分泌

中醫溯源:《景嶽全書婦人規》雲:“婦人乳汁,乃衝任氣血所化,故下則爲經,上則爲乳。”又有“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婦人則上爲乳汁,下爲月水。”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分娩後,脾胃化生之精微,除保障母體所需營養外,另一部分則隨衝脈與陽明之氣上行,化爲乳汁,哺育嬰兒。

TIPS:月子裏活動應量力而行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而不能機械地生搬硬套,以免弄巧成拙,對身體恢復造成不利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動會消耗氣血,過勞,則會過度消耗氣血,從而使機體抗病力減弱,邪氣易入。《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對過勞有如下描述:“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因此,月子裏的活動需要量力而行,並循序漸進,以個體能夠承受的程度爲標準。

產後飲食
產後保健
產後恢復
產後疾病
產後避孕
產後哺乳
產後食譜
哺乳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