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別親手扼殺孩子的想象力!獻給所有父母

別親手扼殺孩子的想象力!獻給所有父母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種高級思維。是人在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但這個創造並非憑空的,比如當你說起汽車,我馬上就想象出各種各樣的汽車形象來,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
什麼是孩子的想象力呢?它是對已有形象的再造,聯想,遷移等能力。比如說,看到一個圓形,孩子會回答出很多答案,太陽,雞蛋,餅乾,皮球等等。孩子所想象到的事物,其實也還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是可以觸摸到的具體東西,或者能夠聞到的氣息,或者是能感受到的情緒等。
一般只要父母給孩子足夠的探索機會,多接觸新鮮事物,允許孩子表達,對於孩子的創造性表現和表達給予充分鼓勵和肯定,孩子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不過,可惜的是,真實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美國一個權威諮詢機構調查結果表明:孩子1歲時,想象力、創造力高達96%,可這種情況在7歲上學以後發生逆轉。到10歲時,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只剩下4%。

別親手扼殺孩子的想象力!獻給所有父母

所以,保護我們孩子的想象力,刻不容緩。
如何做呢?其實並不複雜。孩子們生來就有想象的天賦。大人最該做的,就是不打擾、不阻礙。只要能夠堅持做到下面幾點,孩子們的想象力就能得到有效保護。
▌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別顯得“太聰明”
常常見到大人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說太多的話。比如去博物館、去動物園、植物園,家長爲了孩子能夠增長見識,就會不厭其煩地指着所見到的事物,不停解釋給孩子: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一副全知的樣子,然後孩子的眼睛逐漸就不在外部,而在父母的嘴巴上了。
其實大可不必。當孩子認真看世界的時候,我們閉嘴,孩子的心纔不容易受到干擾。孩子開口問了,那我們再告訴孩子答案不遲。
日常生活中也是。孩子問“爲什麼”時,很多父母會急於給出答案。甚至會擔心自己回答不出來會影響自己的權威形象。不如試試反問孩子呢。比如說:“你覺得這是爲什麼呢?”也許孩子會給出一個非常精彩的答案來。
一定記得,和孩子一起玩,要剋制自己的“聰明”,儘可能保證孩子是遊戲的“主人”,這樣才能給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留下足夠的空間,而孩子也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玩得更盡興、更自主、更活躍。
▌親子閱讀中,父母需學會適度“留白”
所謂留白,就是減少我們所說的,所做的。
有的孩子親子閱讀開始的很早。不少父母看到孩子有進步,或者開始識字後,就會欣欣然開始進階,給孩子買許多科普類、知識類的書。科普類、知識類在孩子5歲之前可適當接觸,但要少。因爲科普書裏面會把各類百科知識、各種標準答案全部都列出來。知道的標準答案多了,孩子們問“爲什麼”的熱情就會降低。
一位從孩子幾個月就開始親子閱讀的媽媽,曾告訴我:
孩子快4歲了,但是閱讀年齡也差不多要四歲了。我總覺得那些低幼繪本對他來說是不是太簡單了,所以後面給他讀了不少“大部頭”,尤其是各種科普、百科全書之類。
不過,問題似乎也來了。讀《神奇校車》之前,他會蹲在地上,盯着一隻小蟲子看半天。可是讀完《神奇校車》,他就很少再去好奇地琢磨小蟲子了,只是一本正經地告訴我:這是昆蟲,有翅膀,身體一般分爲兩截……
我們都看到,經典繪本里都是多圖少字。它好在哪兒呢?並非因爲孩子閱讀能力低,繪本里纔不說那麼多的,而是精煉的語言加上充滿表現力的畫面,對天馬行空的孩子們而言,是最好的激發想象的工具。
待孩子稍微大一些,必要的知識儲備有助孩子想象力發展。但是過早接觸,並且接觸過多,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該是天真爛漫的年紀,還是讓他們天真些爲好。5歲之後,再慢慢去接觸不遲。
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同樣也有“留白”的講究。比如,不要每次把故事唸完就算大功告成。可以在接近尾聲的時候,停下來,問問孩子:你覺得會是怎樣的結果呢?讓孩子去完成一個故事試試。
▌想象力和知識從來不是死對頭
在呵護孩子想象力的時候,另有一類父母會走另外一個極端。即把想象力和知識人爲地對立起來。
“想象力比知識重要”,這是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到後來,就被推論爲:“想象力和知識是天敵。人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想象力會消失。因爲知識符合邏輯,而想象力無章可循。換句話說,知識的本質是科學,想象力的特徵是荒誕。”
這其實是謬論。前述我們在給想象力下定義的時候,就已經很清楚地看到了:想象力不是無源之水。它需要基於必要的知識。
人類想要飛行,爲此最後製造了熱氣球、直升機、飛機等等,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看到了天空中的飛鳥的自由。偉大的作家寫出的各種美麗奇幻故事,也並非無中生有,其中最能打動人心的情節,也都遵循着現實世界的最基本規律。
沒有知識,或者缺乏人類通識的瞭解,那麼再腦洞大開,也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要讓孩子多體驗、多探索,多給他們機會親自動手去實踐。首先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生存經驗;同時保持和發展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最後去捕捉創造性想象和創造性思維的產物,進行思維加工,使之變成有價值的成果——這就是想象的過程與價值所在。
▌別隨便給孩子貼標籤,先讀懂孩子想象力發展中的敏感事件
孩子想象力發展過程中,會有一些特殊表現。很多父母會誤以爲孩子出了“問題”。所以,讀懂孩子行爲背後的想象力發展需求,很有必要。
❶ 當孩子的問題像連珠炮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很多年輕父母都懂得,也都做得不錯。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更是激發孩子想象力的原動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有一段時間是個“問題”小孩兒,孩子的小腦袋裏裝了無數個問號,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父母不要因此反感,壓制孩子的好奇心就是扼殺孩子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孩子將不再愛問愛想。
總之,要積極地鼓勵孩子愛提問的習慣。別嫌孩子纏人。當孩子問得沒完沒了時,可以這樣答覆他:你問的問題我不知道,也許目前這世界上沒人知道,也許你長大後會知道,那麼,你將會成爲第一個發現這個答案的人。
❷ 當孩子開始怕黑
很多孩子不愛睡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怕黑,如果問他爲什麼怕黑,孩子給出的答案恐怕是千奇百怪的。不少父母爲此頭疼,甚至會責怪孩子太膽小。
怕黑可能源自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這也是心理學家榮格的觀點。當人面對一個未知的洞穴,且需要伸手進去時,由於處於信息缺乏的狀態,便非常容易對未知感到害怕。也就是說,當孩子對黑暗中周圍的一切產生了不確定感,他的安全感也就大大降低了,這就是孩子對黑暗恐懼的心理根源。
所以,3至6歲的小孩會怕黑,是正常的自然心理。這並非壞事。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孩子怕黑是因爲他的大腦有了初步的智慧,到了感知運動這個階段。隨着自我的增強,智力也開始探索未知,並創造幻想。有些父母平時喜歡跟孩子說一些故事,日積月累,孩子就會自己產生想像,認爲這些電影、畫冊、故事裏的場景和情節也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想要緩解孩子怕黑、同時又能保護好孩子們的想象力,要記住3點:
首先,父母應該相信孩子自己也有內在機制可以調節,正常情況下他們會隨年紀增長而改變怕黑的心理。
其次,父母要懂得去傾聽和了解孩子感到怕黑的真正原因,這比單純跟孩子說“不怕不怕”更有作用。後者通常只是爲了幫助孩子消除不安、降低焦慮,對於解決孩子怕黑的問題沒有任何效果。父母應該傾聽孩子的內心,弄清楚究竟是什麼讓他感到害怕,他內心不安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這樣纔能有針對性地幫助。
最後,父母可以通過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比如可以留一盞小燈;或是講故事時,有選擇性地挑選故事內容;再或者乾脆跟孩子一起把屋子裏“掃蕩”一遍,把孩子害怕的那些“妖怪”趕出門去。
❸ 當孩子開始 “撒謊”
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經常會說一些“不真實”的事件,並認定孩子學會“撒謊”了。比如明明跟他一起出去玩,沒經歷的事,他卻說得跟真的一樣;比如今天沒有吃包子,孩子卻說今天幼兒園的包子特別好吃等等。
是孩子在和父母撒謊嗎?其實不是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完全區分想“想象世界”和“真實世界”,這些被孩子說出來的事件,其實都是孩子想象世界中的事情。
▌ 陪孩子玩這些遊戲,有助於促進孩子想象力發展
❶ 過家家
家務瑣事可能會讓你覺得厭倦,但卻是寶寶容易理解、能夠分享或模仿的爲數不多的大人活動。開始時,寶寶可能只是想要一塊布,和你用的抹布一樣,用來擦擦抹抹。逐漸地,無論男孩女孩,就會假裝自己是要承擔做飯、打掃或照顧孩子等家務責任的大人了。
❷ 毛絨玩具
不要認爲毛絨玩具太幼稚,或是娃娃不適合某些年齡或性別的寶寶,就拒絕它們。這些玩具中,除了那些常見的陪寶寶睡覺的好夥伴,還有很多其他用途的毛絨玩具以及娃娃的衣服和用具可以選擇,伴隨寶寶很長時間。這些玩具會是想象遊戲裏的角色,比如茶話會或坐火車遊戲裏的人物。孩子們也會嘗試體驗父母的惱怒感,並亦真亦假地表演出來,因爲他們想象自己時,是與大人相比的。
❸ 角色扮演
裝扮有助於玩這個角色遊戲,但是寶寶既不想也不需要一身現成的消防員或護士制服來裝扮自己。他需要的只是一些“道具”,至少對他來說能夠體現角色身份就夠了。帽子通常是重要道具,塑料頭盔、普通裝飾性禮帽、棒球帽和其他頭飾,就像託兒所裏提供的那樣,都是不錯的選擇。不然寶寶就需要用到你的提包、公文包、購物籃、運動包,正在用的或閒置不用的都可以;還有你的領帶、太陽鏡或跑鞋以及一些可以利用的廢物;一件對你來說穿着去伺弄花草都嫌不夠好的夾克衫,穿到寶寶身上,他就成了小大人;挎上一隻提包,寶寶就變成了窈窕淑女;披上一件舊的睡衣長袍,你的寶寶馬上又搖身成了一位新娘或女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