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學會立界限的父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學會立界限的父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知道你和孩子的相處是怎樣的,有些父母跟孩子親密無間,但是有些孩子跟父母卻很有界限,學會立界限的父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兒子五歲半的時候開始,因爲各種各樣的事情,每天都感覺要跟他吵架,例如經過便利店,他要買糖果,我說你剛纔已經吃過了,不可以再買給你,況且家裏有。

他就開始語言轟炸:爲什麼你從來都不滿足一下我?

你不是一個好媽媽!你從來沒體諒一下我!

爲什麼你就可以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我就不可以!?

爲什麼你總要規定我?

你從來都不給我吃糖果!

我再也不喜歡你了!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聽到這樣的話,我覺得真的很委屈,也很難過,就忍不住開始反駁他,反問他,嗶哩吧啦說一大堆道理,說到他肯跟我道歉,說到他知道自己“冤枉”媽媽了。

讓他做家務,他會理直氣壯質問我:“爲什麼我要幫你做家務?”

讓他看一下妹妹,他說:“我現在也有自己的事要做,沒空。

”讓他收拾玩具,他說等一會,然後一直是等一會,然後我總是看不過眼,他去上學,我又收拾乾淨了…

學會立界限的父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每次跟他“開撕”,我都覺得好累。心裏一直覺得孩子從前明明不是這樣的,怎麼過了五歲之後,忽然感覺這個孩子換了一個人似的,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越來越爲自己爭取權利,越來越個性,感覺越來越難駕馭了。感覺現在自己總是被兒子欺負,想到這裏就覺得無比難過。

有一天,我跟他的老師聊起我的苦惱,老師第一句就說:這就是成長,你還停留在原地,你現在需要給孩子立界線。

我猛然醒悟,孩子在成長,他不再是那個牙牙學語的小嬰兒,不再是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媽媽幫忙的小孩童,不再是那個需要你幫他做任何決定的孩子,他長大了。

很多時候,是父母來不及接受孩子長大的現實,所以孩子的行爲在變,父母還停留在原地,就會覺得孩子“叛逆”“不可理喻”“越來越壞”。

給孩子立界線,不是不再愛他,不再給他自由,相反界限清晰的孩子,更“自由”。

老師推薦我看一本書《給孩子立界線》,我看完簡直覺得醍醐灌頂,太有用了。

一、父母可以說:“不”

從前我一直說愛和自由,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上,我覺得能滿足孩子就儘量滿足。不是說經常對孩子說“不”對孩子打擊很大嗎,會傷害到親子關係等等,特別是提倡愛和自由的家長們,越來越不敢對孩子說“不”了。

作爲新晉父母,我們確實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說“不”,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不傷害親子關係,又能幫助孩子建立界限和規則。

看完這本書,我找到了一些方法,說來也神奇,給孩子立界線,然後溫柔而堅定地跟他一起遵守,我們真的沒有再“吵架”了。

例如在兒子玩APAD這件事情上,我給孩子立界線。我跟他做了規定:週一至五不可以玩,週末可以玩兩次,每次半小時。

剛開始實施的時候,他總是不停試探我:在我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趁機說:媽媽,你這麼忙,都沒空理我了,讓我玩玩IPAD吧。

在我稱讚他表現很棒的時候,他說:我這麼乖,是不是可以獎勵我玩一下IPAD?幫我做完家務,也不忘試探問一句:你看我都幫你做家務了,我可以玩一下下嗎?

有時候發脾氣反問我:爲什麼誰誰誰在家就可以一直玩,我就不可以?爲什麼他可以玩那麼久,我就不行?

學會立界限的父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第2張

這件事上,我一直堅持溫柔而堅定,我跟孩子說:“寶貝,在玩IPAD這件事上,我們家有我們家的規定,你是家裏的一份子,就要遵守我們家的規定,說好了什麼時候玩就是什麼時候可以玩,不可以的時候就是不可以。你的朋友怎樣玩,是他們家的規定,不是我們家的。”

一個多月下來,他不時還會不服氣,還是糾結這個問題,後來他已經完全接受了這個“家規”。

給孩子建立界限,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這是父母的責任。

一個越清楚規則的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越大,知道邊界在哪裏,做事便會安心、踏實。如果沒有界限,不知道規則,就像一個無底洞,看起來很自由,但其實讓孩子內心充滿恐懼。

二、父母應該怎麼做

這本書的作者亨利·克勞德博士給了我們一些建議:

0-12個月

父母需要保證嬰兒關於被愛的需要,所以這個時候,不應該有界線,而是傳遞愛。

1-3歲

孩子能夠學習對“不”這個字的迴應。這個時期,父母的“愛” 依然比“界線”重要。在一些事情上,你需要慢慢學會“溫和而堅定”。

3-6歲

孩子知道負責任和後果。這階段,我們父母需要逐漸教導孩子學會,這只是“事實後果”,是他們觸犯界線後必須學會承擔的責任,但不會影響我們對他們的愛。父母讓孩子知道,處理方式都是“對事不對人”爸爸媽媽還是很愛你。

父母需要堅持原則,該讓孩子承擔後果的就讓他去承擔。

三、讓孩子清楚,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

“當一個人的行爲導致他必須面對現實的結果,比如痛苦、損失時間、金錢、財務、喜愛的東西、看重的人…他纔會有真正的改變。”

很多時候,你給孩子立界線,他並不理解,也不能感受到如果不遵守這個規定,越過這個界限會怎樣,所以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告訴孩子如果你這樣做,你必須自己承擔後果。

如果你現在不好好吃飯,就必須承擔整晚餓肚子的後果。如果你上學忘記帶書包,就必須承擔被老師懲罰的後果或者接受因此帶來的麻煩。如果你因爲生氣把書本撕爛了,你就必須自己去跟老師說明白這件事,媽媽不會幫你去說。

我們給孩子立界線,目標不是爲了控制孩子,讓他們做我們想他做的事,相反而是讓孩子選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讓他們知道做錯事是需要承擔後果的。

我們需要讓孩子有少量的自主權,讓他們在那樣的自主權裏面做選擇,然後讓他們在這些選擇裏面承擔後果,這樣可以培養出有愛心、有擔當的孩子。如果其中一點失去平衡,例如給予孩子太多的自由,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品格上的問題。

“當你學會要求孩子負責任,他們就學到負責任的價值,這個過程要從你自己開始。”

你在爲人父母的時候,就是在協助創造孩子的未來。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如果你感覺自己“駕馭”不了已經長大的孩子,你就必須多看書,多學知識,才能找到方法應對孩子的成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