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培養出遊自律性的孩子

如何培養出遊自律性的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律能力是從小培養的,不僅靠孩子單方面養成,也要靠父母有意識的培養。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培養出遊自律性的孩子

有這麼一個著名的心理學研究:研究者給一些四歲的孩子每人發一個蘋果,然後告訴他們,如果你們能忍着不吃這個蘋果,那麼過一會,你們還會得到另一個,作爲獎勵。在研究者離開的時間裏,有的孩子忍着不吃,有的孩子忍不住吃了。若干年後,實驗者對這些已經長大的孩子進行追蹤調查,發現能忍着不吃的孩子,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更有成績,情商也更高,而那些不能忍耐不能剋制自己的孩子,他們的人生命運就不那麼樂觀。

這個研究說明了自律能力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自律能力,將決定孩子的學業、乃至他們的一生是否成功與幸福。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很推崇忍耐、剋制這些品質的,比如,“克己復禮”、“存天理,滅人慾”......這個“滅”字聽起來有點嚇人,其實就是強調要剋制自己的不良慾望。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是古代君子的一大特徵。中國的傳統家長們很重視“律”,就是給孩子定規矩、嚴要求。

鼓勵衝動、鼓勵張揚,鼓勵一個人聽從自己的直覺、衝動和慾望。美國教育很崇尚這種跟着感覺走、想到哪就做到哪、常有難以預測的舉動。隨着西方教育理念在中國的傳播,現在的一些家長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只強調“自”。一味地給孩子自主權和自由,放養,認爲只要順其自然,孩子就會長好。

其實,對孩子過嚴或者過鬆都不好,只有把握得當,才能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呢?心理學家認爲,讓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學會自己承擔責任,對事情進行有條不紊的規劃,能夠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

  1、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寶寶活動時撒一地的玩具,叫他幫忙收拾還不樂意”“孩子每天都讓我催他,才願意去完成作業”“孩子上課忘了帶筆盒,回來還怪我沒幫他收拾好書包”…...這些都是寶寶缺乏責任心的表現。媽媽忙碌了一天回來,還要面對孩子的一系列壞毛病,倍感辛苦。對於孩子的屢教不改的態度,更是有心無力。

孩子沒有責任心,就不願爲任何的人和事負責任。如此一來,往後遇到什麼過失,都會慣性的把責任推給父母或其他人。找藉口、理由爲自己解圍,同時,一個缺乏責任感的孩子,做事會變得被動、拖延。對日後生活與學習都會有所影響。

這究竟是誰的過錯呢?換言之,孩子是天生就沒有責任心的嗎?並不是,孩子的責任心是可塑造的。如果不是父母把大小事都包攬在自己身上,事事爲孩子做主,沒有讓孩子承當起自己的責任,也沒有對其進行相應的教育。孩子很難養成缺少責任心的壞習慣。

如何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從小事抓起,從孩子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

比如孩子做完作業後讓他自己整理書桌,吃完飯後幫着收拾一下碗筷,家裏的地面髒了拿拖把去給擦乾淨,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爲”,孩子這些事情做的多了,做習慣了,他的責任心自然就培養起來了。家長也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品嚐一下不負責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自然後果的懲罰,他自然就會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時候自然就不再會馬馬虎虎、草率了事。

 2、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瑤瑤跟爸爸一起玩飛行棋,瑤瑤求勝心切,並不按照遊戲規則來玩。一向寵愛瑤瑤的爸爸,這回卻不允許瑤瑤這樣做。他堅決地告訴瑤瑤,遊戲不能因爲她一個人而改變。瑤瑤想贏得勝利就要靠自己動腦筋。剛開始,瑤瑤會因爲爸爸的堅決的態度感到不開心,甚至要利用哭鬧來讓爸爸改變遊戲規則。但是爸爸並不買賬,依舊堅持自己的原則。最後,瑤瑤只好妥協,老老實實遵守遊戲規則玩了起來。

的確,如今獨生子女居多,多數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都習慣性圍着孩子轉,孩子想怎樣就怎樣。結果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就發現孩子把家裏的習慣帶到了幼兒園,不遵守幼兒園的規則,比如喜歡跟別的孩子搶玩具、東西亂扔,也不聽從老師的安排,上課講小話打瞌睡,不按照規定完成作業等。這樣,不僅讓孩子成爲了老師眼中的“問題少年”,也對孩子將來的成長帶來不利。

那麼,該如何教育孩子遵守規則呢?

在家中設立一個合理的約束、限制的規範,這是管好孩子的一個重要開端。在執行過程中,家庭成員要儘可能行爲一致,保持公正性。不能讓心情、天氣等成爲家長破壞規則的藉口;在你想加強約束時,要避免使用威脅,尤其是一些不切實際的威脅,孩子會很快想到您根本不會那樣做。

當然,如果孩子的反常行爲的確情有可原的話,還是可以靈活處理。家長可以適當放鬆,讓孩子明白你知道他們的感受,但並不意味投降或是接受他們的行爲。

  3、有條不紊的規劃

一個做事沒有條理、沒有規劃的孩子,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將會比其同齡人會更加辛苦。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養成有條不紊的做事習慣。

首先,讓孩子學會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協助孩子製作一個時間表吧。讓他自己決定,該幾點起牀、起牀後首先要做什麼、吃完早餐後又該幹什麼,什麼時候做完作業等。剛開始實行的時候,孩子會有困難,家長可以適當放鬆,過於求成只會讓孩子很快失去耐性。哪怕孩子只完成了時間表的一部分,家長也應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信心的堅持下去。

其次,讓孩子學着打理自己的生活物品。

部分孩子習慣由父母安排打理好生活用品,比如繪畫過後,隨便把畫筆扔在桌子上不收拾。這樣不但造成孩子習慣性的依賴父母,還會養成丟三落四的壞毛病。

所以媽媽要教育孩子有條不紊的整理自己物品。要先給孩子樹立自己收拾東西的意識,如果明天要上學了,媽媽可以在睡覺前,告訴孩子應該在今晚把書包收拾好,檢查一下有沒有遺漏什麼物品,避免第二天清早慌亂收拾。只有樹立了這種意識,在往後的生活中,孩子在做事前,就能有意識的規劃好首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這樣孩子做事起來就井井有條,不會遇到困難就亂了手腳。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